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昨开幕,以“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如约在深圳开幕。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大批融合“文化+科技”的前沿产品集中亮相,大量新的文化应用场景让人耳目一新,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引领未来的生活。文博会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文化基因与数字未来。科技与文化的紧密交融,已经成为今年文博会尤为突出的亮点。
8大展馆12万件文化产品现场展示
本届文博会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集结,超6000家单位线上线下参展,8大展馆、12万件文化产品现场展示。这场文化盛会,观众不仅有看头,企业也有赚头,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也将在现场展示与交易。
在展览设置方面,本届文博会延续“综合展+专业展”的办展模式,共设8大展馆,包括3个综合馆和5个专业馆,各展馆面积均为2万平方米,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其中,综合展包括文化产业综合展(A、B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专业展包括国际文化贸易展、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艺术设计·时尚生活·文化科技金融展、影视·版权·游戏电竞展、非遗·工艺美术展。
广东展团在“大湾区馆”亮相
本届文博会上,广东展团以“向新图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主题,策划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500多家文化企业齐聚一堂,六大千亿产业集群、30多个产业门类、超2万件文化产品集中亮相,在公众眼前呈现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产业超级交易平台和生态链。
“文化科技应用厅”和“特色文化创意厅”是广东展团主展厅的一大亮点。有超过50家链主企业进驻,重点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生态,设置“文化与机器人”“文化与AR/MR/VR”“文化与智能出行”“文化与智慧家庭”“文化与数字出海”“文化与链主企业”等6个板块,突出展示文化新场景、新业态、新趋势。“特色文化创意厅”精选文化科技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与标杆项目,以农文旅体教助力“百千万工程”为重点,推介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优质民宿产品等创新案例,生动呈现广东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新图景。
现场还精心打造华为鸿蒙智能座舱、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影石AI眼镜、腾讯视频出海等引领型产品的展示应用场景,突出产业载体功能和生态裂变效应,呈现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全链条深度协同发展生动局面。
推进从“文化产业大省”向“内容生产强省”转变
开幕式当天,广东展团现场举行广东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18个重点项目签约,标志着一批全国头部企业、头部IP将落地广东或与广东合作,总成交额超16亿元。
这18个重点文化产业签约项目,涵盖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等多个领域,是落实刚刚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相关报道详见04版)的重要成果,再次释放出广东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信号。这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落子广东,既体现了各方对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心,也将推动广东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本次签约的影视类项目亮点纷呈。其中,亚太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影视基地项目即将落户东莞。项目预计将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每年吸引游客及影视剧组超50万人次。
演艺项目充分展现大湾区文旅融合与国际化视野。其中,银河娱乐集团与大麦娱乐控股集团将联手打造“大湾区演艺枢纽”。在湾区“布局落子”的还有猫眼娱乐,猫眼(广州)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将在黄埔成立。深圳龙华区不但将迎来全球知名IP“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之旅”沉浸式夜游项目国内首站,还将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共建剧院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集群式演艺阵地。
此外,腾讯、网易分别宣布“穿越火线嘉年华暨职业联赛夏季赛总决赛”和“网易电竞世界赛”两大重磅电竞赛事落子深圳。国际顶级赛事和人气城市深圳的“相遇”,为全球观众呈现高水准的竞技对抗与沉浸式观赛体验的同时,让“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城市文旅新常态。而广深两地建设游戏产业服务中心,为当地游戏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政策解读、产业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多部“国潮”动漫IP有望实现开发上的重要“突破”。高国民度IP《琅琊榜》有望被打造为动画电影,将由正午阳光影业携手易动文化联合出品;《雄狮少年》创作班底将推出“广东非遗三部曲”之《龙舟少年》;国民IP“猪猪侠”也将与京东、名创优品等品牌开展合作,构建更具活力的新消费生态体系。
《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陪伴无数人成长的经典情景喜剧,也宣布即将推出系列IP精品短剧的好消息。该短剧由广东广播电视台与注艺集团联合出品,在延续经典长剧创作风格的同时,借助经典IP的强大号召力,展现大湾区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的积极实践。
主办方介绍,广东将通过上述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地,持续推进从“文化产业大省”向“内容生产强省”的转变,打造文化“新赛道”,努力推动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高地。
●记者打卡
有颜值有温度的仿真机器人来了
AI重塑文博会,各路机器人上演“十八般武艺”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展会以AI重塑文博会,新设人工智能展区,多家人工智能“常青顶流”企业和一系列“破圈新秀”企业参展,通过AI全应用场景呈现、AI科技演出、AI共创互动等沉浸式体验方式,将AI打造成为本届文博会的创新亮点和重要看点。
开幕当天,新快报记者走进文博会现场,率先感受这场文化盛宴的独特魅力。展馆内最吸睛的,莫过于各种机器人,上演“十八般武艺”:乐聚机器人演绎咏春拳法,浙大海创人形机器人演奏钢琴,新疆三力智能机器人展现书法、绘画,更有众多机器人“组队”跳起了英歌舞;如果逛累了,还可以停下来喝一杯机器人现场特调的咖啡。
记者在展馆内看到,一款全身红色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引得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走近一看,它的皮肤温润富有光泽,时而眨眼、时而微笑,表情丰富逼真。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员介绍,它是全国首款“真人脸+行走”的机器人,不仅有颜值、有温度,还能提供“有感情”的人机交互服务,能够在教育、医疗、酒店等不同场景提供应用服务。
在文博会开幕当天,记者获悉,全球首个以“全尺寸类人身高”的人形机器人为竞技主体的赛事“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之‘机甲拳王’”将于12月在深圳举办。本次赛事旨在通过高竞技性、强观赏性的机器人格斗场景,展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突破,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与规模化应用。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创始会长杜兰介绍,对人形机器人而言,格斗比赛是一个高强度、实时变化的对抗场景,是一场“全身心”的技术验收,对其身体结构、运动控制系统、AI是全面的考验。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东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全省初步建立了“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集成应用”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2025年,广东出台相关政策,以12项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加力提速、成群成势,引导企业向规则制定者、赛道定义者转型。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毛毛雨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