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林广豪报道 近日,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保寿险”)一家分支因“炒停售”误导欺骗消费者被罚。记者梳理发现,“停售倒计时,错过不再有”“开放额度有限,晚买会变贵”等是常见的“炒停售”营销话术,此类违规行为较多由公司管理层主导。近期,预定利率调降预期增强,业内对“炒停售”的热情却在减退。
多家公司因“炒停售”被罚
7月7日,因存在以“炒停售”“保障最低收益”等为由误导欺骗消费者的问题,人保寿险平凉市中心支公司被罚12万元,该中支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某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
一名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一些代理人借“产品将停售”之名渲染紧张氛围,诱导消费者仓促投保。部分客户在缺乏理性对比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下单,最终可能因产品与自身需求不匹配而蒙受经济损失,进而引发纠纷。
根据有关规定,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人员不得有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销售,实际并未停售等欺骗行为。此外,保险公司也不得以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宣传和销售误导。
从处罚案例来看,此类违规行为多由公司管理层主导,宣传营销拥有完整的话术。2020年12月披露的罚单显示,泰康人寿烟台中支营销二区在召开早会时使用的PPT中存在诸如宣传“停售”“限量”实际未“停售”“限量”等误导或夸大表述的词汇。该中支营销二区经理王某通过微信群向保险代理人发布的话术中含有误导性内容,以产品停售等进行宣传。监管部门指出,泰康人寿烟台中支存在唆使、诱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活动的行为。2024年12月,因以银行存款、停售为噱头宣传保险产品等,泰康人寿吉林辽源中支被警告并罚款9万元,时任营销部企划督导岗黄某等3人也被罚款。2025年4月,中汇人寿四平中支因组织员工利用朋友圈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销售被罚款6万元。
“炒停售”难以为继
近年来,保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受预定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新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减弱,导致行业“炒停售”乱象屡禁不止。据了解,2023年以来,人身险行业已经历两轮预定利率下调调整。预定利率切换之际,新产品普遍面临性价比降低或收益缩水的情况。在“炒停售”等行为的推动下,人身险行业整体迎来销售高峰。
迈入2025年第三季度,预定利率调降的预期持续升温。方正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提到,测算第二季度预定利率评估值或为1.96%,较上季度-17bp,第三季度人身险预定利率或将再迎下调。考虑到调整成本以及产品销售节奏,行业预计预定利率集中在8月末一次性下调50bp至2.0%,该水平已低于1999年时期的2.5%,人身险定价利率自此将创造历史新低,步入低利率时期。
业内对“炒停售”的热情却逐渐减退。前述保险代理人称,每次“炒停售”都会提前透支部分客户的需求,此后追加投保的空间有限。监管趋严、边际效应递减、消费者理性增强的多重作用下,“炒停售”不再是险企完成业绩的“万金油”。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不要被“停售”等营销话术迷惑,购买保险产品应根据自身需求、经济状况和保障目标进行理性选择,多了解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对比分析后再作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