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牵头制定了《关于做好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行动方案》,聚焦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及其细分领域,提出27项重点行动举措,推动金融赋能社会民生高质量发展。
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全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金融创新深度服务社会民生,在便民医疗、数字政务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 通讯员 陈霜
“无感支付”让患者就医更轻松
长期以来,群众就医过程中“看病几分钟,排队几小时”的现象备受关注,特别在医保结算和医疗费用支付环节,患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排队等候。近年来,建行广州分行联合医疗机构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就医报销与缴费排队时间长的难题。
“妈,这家医院最近上线了‘就医信用无感支付’,我还给您签约了‘家庭亲情付’。以后您自己看病,或者带小宝去,再也不用排队付医药费了。”听到女儿的介绍,越秀区的李阿姨高兴地说:“以前抱着孩子排队缴费,手忙脚乱,我这老花眼用手机也不利索。现在看完病直接拿药就走,真方便!”
越秀区是广州的老城区,就医人群中老人和小孩比例较高、医院人工缴费窗口排队时间长。对此,建行广州越秀支行积极与区内某二级甲等医院合作,上线了“就医信用无感支付”服务,符合条件的患者,尤其是签约了“家庭亲情付”功能的家庭,其本人或绑定的家庭成员在就诊结束后,系统将自动完成医保及自费部分的结算扣款,省去了在收费窗口或自助机前排队缴费的环节,大大提升了就医效率,实现了患者就医缴费的“免排队”与“零操作”。
据介绍,为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建行广州越秀支行与医院组建了联合工作专班。双方深入调研医院流程和患者实际需求,共同设计系统方案。依托建行金融科技能力,项目团队高效完成了“就医信用无感支付”的功能对接,经过多轮严谨测试与优化,最终确保服务平稳上线。
“就医信用无感支付”服务是建行广州越秀支行通过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医疗场景、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实践。此举有效减轻了医院窗口的缴费压力,显著缩短了患者尤其是老年和幼童患者的等候时间,让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真正惠及民生所需,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务实举措。
“湾区社保通”让粤澳连接更紧密
在持续优化本地市民就医体验的同时,建行广州分行也将金融创新拓展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粤港澳三地人员往来日益紧密,内地市民到港澳就业、居住的人数增加,对社保跨境服务的需求提升。据了解,广州市南沙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与建行广州自贸区分行、建行澳门分行三方携手,创新推出“湾区社保通”业务,即在澳门所辖网点便可享受南沙社保便民服务。这一社银合作新模式不仅开创了跨境社保服务先河,更让市民真切感受到“湾区生活圈”的便利与温暖。
“以前办理社保业务要专门跑回南沙,现在澳门建行网点就能办,太方便了!”在澳门工作的南沙参保人李女士欣喜地说。
据介绍,建行充分发挥其跨境业务服务优势,通过“专人对接+在线操作”的服务模式,为在澳门工作的南沙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社保参保证明查询、个人缴费记录查询、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一系列高频社保业务,皆在澳门境内即可轻松线上办理,同时配备双语服务专员,通过“粤省事”等数字化平台,即可实现南沙与澳门社保业务“双向通办”,推动了南沙社保服务粤澳两地全覆盖。数据显示,“湾区社保通”业务上线以来,已累计办理业务逾500人次,办事效率提升超70%,获得粤澳居民一致好评。
建行广州自贸区分行相关人员表示,“湾区社保通”不仅实现了服务地域的延伸,更构建起完整的跨境服务标准体系,从身份核验到数据加密,从业务办理到档案管理,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为后续拓展其他跨境民生服务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种“政府主导、银行搭台、科技赋能”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粤港澳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全国跨境民生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湾区样板”。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这样的惠民创新必将越来越多,让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一体化发展的红利,正如澳门市民张先生所说:“这样的惠民政策越多,大湾区的‘一家亲’感觉就越真实!”
从智慧医疗到跨境互通,建行广州分行将金融创新融入城市发展与国家战略实施,多措并举绘就高质量发展“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