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
《广州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发布,
鼓励细碎永久基本农田化身“一米菜园”、家庭小菜园、农业口袋公园、蔬菜公园等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广州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三区三线”为基础,以流域为骨架,以耕地集中整治区为空间单元,通过采取“严守底线、优化布局、提质增效、系统治理、示范引领”的规划策略,统筹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围绕打造“绿美岭南都市新田园”愿景,促进实现“水丰土沃田园美、智慧高效生产优”的耕地保护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探索自愿认领耕作等新模式,将细碎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成为“一米菜园”、家庭小菜园、农业口袋公园、蔬菜公园等。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林钢威 通讯员 穗规资宣
现状
耕地破碎化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
当前,在耕地保护方面,广州面临统筹发展与保护难题。《规划》指出,未来耕地保护既面临城乡快速扩张、重大建设项目占用的威胁,又面临种粮收益低、农业结构调整占用等压力,发展与保护、效益与安全矛盾交织。另外,在补充耕地成本较高、意愿不强等情况下,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压力较大,耕地保护形势较为严峻。
同时,广州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存在。《规划》提到,在国家进一步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强化耕地保护利用优先序的情况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虽逐年下降,但仍需加大力度开展防范和整治工作。
受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活动的双重影响,广州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呈现分布破碎化。全市现状耕地5亩以下图斑数量占耕地图斑总数的56%,面积仅占耕地总量的10%,50亩以上图斑数量仅占耕地图斑总数的3%,面积约占耕地总量的32%,破碎化程度高。耕地破碎化制约了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利于耕地保护利用。
保护
鼓励各区引入农业经营企业
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必须做到严守底线。《规划》要求,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55平方千米(68.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398.72平方千米(59.81万亩)。
《规划》要求规范细碎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用途。其中指出,对暂时无法整合调整的细碎永久基本农田地块,应压实镇、村以及权属人、利用人的保护主体责任,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鼓励通过合理利用,发挥细碎永久基本农田生产、生态功能。在落实细碎永久基本农田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地表耕作层种植各类符合耕地用途的作物,满足个性化作物种植需求。
《规划》同时指出,广州要建设一批都市锦绣田园,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借鉴黄埔区洪圣沙岛和大吉沙岛的都市锦田计划实施经验,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田示范建设等工程,保留“都市田园”风貌,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鼓励探索多类型的保护性利用。对城镇空间周边细碎永久基本农田,《规划》鼓励各区通过引入农业经营企业,联动社区、学校和周边居民等,探索自愿认领耕作等新模式,将细碎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成为“一米菜园”、家庭小菜园、农业口袋公园、蔬菜公园等;对乡村地区细碎永久基本农田,落实耕地种植要求,协同周边农业和生态空间,充分发挥耕地生态隔离和景观功能。
《规划》提出,到2035年,广州将全面构建任务明确、责任明晰、措施有力的耕地保护机制,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熟稳定,全面建成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岭南新田园和智慧高效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城市。
案例
已有社区成功打造“共享菜园”
一把锄头翻动新泥,几粒种子落入土中。雨后的清晨,赖叔在自家认领的菜地里弯着腰忙碌,远处是林立的高楼,眼前是绿意盎然的菜畦。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有块自己的菜地。”居民赖叔说,这是他在都市生活里重新找回的田园时光。赖叔口中的菜地,正是黄埔区联和街道峰湖御境社区打造的“共享菜园”——一片曾经的撂荒地如今已蝶变为40余种蔬菜蓬勃生长的“都市田园”。
“种菜可马虎不得,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到菜园里翻土、浇水,有菜吃还能锻炼身体。”今年79岁的退役军人李叔是农民出身,是红棉老兵示范田的种植者。自从有了责任田,他几乎天天都要到菜地里转转,看着自己精心照料的蔬菜茁壮成长,心里乐开了花。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菜园的维护中,社区居委会费了不少心思,一方面社区在种植园入口处预留部分地块,组织辖内退役军人开展复耕工作,打造一片样板示范田,将经验分享给居民。另一方面组织人力将通往种植园的道路压平拓宽,修建临时蓄水池,解决菜地缺水问题,种植园面貌焕然一新。
峰湖御境社区也将进一步改善菜园周边环境,着重解决内部春夏季水渠易塌方堵塞、秋冬干旱无水,通行道路狭窄陡峭、土壤肥力不足、菜园功能单一等问题,计划在菜园外部补充便民休闲等基础公共服务功能,拟依托“共享菜园”打造邻里农趣公园,集聚政府、居委和党员、群众的力量,围绕空间、品质提升对共享菜园入口处及菜园内部升级改造,着力打造生态友好共享空间。
“我们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不少社区居民有种菜的强烈意愿,受到启发,正逐步推广城市共享小菜园,发动辖区内的居民、村民一起来开展细碎永农的保护利用。”黄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延伸
如何在屋顶拥有一片小菜园?
绿色屋顶有着数不尽的好处,比如能减少尘埃噪音、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能减少热岛效应、发挥生态功效;能提升屋面质量、延长屋面寿命;能节约能源消耗、冬暖夏凉;能提高城市覆绿、创造空中景观。
那么,市民该怎么做好屋面绿化呢?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给出的建议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组合搭配,营造屋顶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
如果你想做屋顶绿化,但屋顶结构承重一般,且屋面面积较小,建议做基础绿化,短平快、成效好。对于平屋面及坡度小于15°的坡屋面,可以采用草坪式或容器式两种方式,它们重量轻、造价低、易维护、施工简单。
如果屋面承重能力足够、空间大,可打造优质屋面景观。建议采用花园式小品,一年四季在屋顶享受“花团锦簇”。可以种植藤本、草本、灌木及小乔木等植物,按喜好组合搭配,并设置园路、座椅、园林小品等设施。
如果你想不去郊区,就能实现瓜果自由,建议打造专属屋面农场种蔬菜、种瓜果,体验春播秋收的喜悦,畅享瓜果蔬菜的香甜。不过要记得采取生态友好的种植技术和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