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狮岭镇以人为本破解“马路市场”十几年困局:让零工有工开、让居民有路行
全运会即将到来,这场盛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检验。在城市有序治理上,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对“马路市场”充满城市温度的治理走出了一条新路。
自2009年起,狮岭镇阳光南路一带自发形成“日薪制”招工市场,日均会聚超万人次,成为辐射珠三角多地的临时用工招聘地。旺盛的务工需求背后,带来的却是交通秩序混乱、环境卫生恶化、治安案件高发等一系列令人头疼的城市治理问题。
群众的谋生需求要得到重视,城市的基本秩序也需要维护。经过系统性调研,花都区以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部门联动” 为核心思路,以新建成的狮岭镇人力招聘服务站为支点,在多方联动的组合拳之下,展开了一场兼具力度与温度的系统整治——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琼 实习生 马翊然
通讯员 广正发
●困境
零工谋生的“马路市场”变“堵王”
“车还没停稳,人就像洪水一样冲上来了!” 一提到阳光南路“日薪制”市场的状况,常年在狮岭镇做皮具生意的老邓如此感叹。
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狮岭镇,素有“中国皮具之都”美誉,外来务工人员达36万人,灵活就业需求旺盛。自2009年起,镇上阳光南路一带自发形成“日薪制”招工市场,日均会聚超万人次,成为辐射珠三角地区如清远、佛山、中山、东莞等地的临时用工招聘地。
务工需求旺盛,随之而来的,则是交通秩序混乱、环境卫生恶化、治安案件高发等一系列问题。
老邓介绍,每日清晨,招工车辆违规停靠主干道、务工者突闯车道拦截车辆的现象频出,也让阳光南路成了早高峰“堵王”——日均超万人次的聚集人流,使四车道缩减至一车道,货车通行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小时以上。为分隔人车,当地曾加装水泥护栏,却导致物流车辆无法掉头,周边厂区送货效率大幅下降。
“最担心货车盲区出事故。”开了十年货车的赵师傅记得,有次他驾车经过阳光南路时,一名务工者突然从护栏缝隙钻出,他猛打方向盘才避免碰撞,却不小心剐蹭了路边的招聘摊位,引发大面积拥堵。
周边行业同样深受其害。阳光南路沿线某酒店张经理透露,盛夏时节,数十名务工者挤在酒店大堂蹭空调,沙发上躺满休息的人。“客人拖着行李箱根本进不来,投诉率飙升。”
环境卫生问题也很严重。每日,待这一零工市场散去后,垃圾遍地,尤其是夏天,腐烂的食物垃圾散发着恶臭,既增加了清洁工人的劳动量,也让周边居民投诉不断。
治安数据同样令人担忧。来自狮岭派出所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3月期间,阳光南路共发生各类纠纷警情320宗,其中打架斗殴事件18宗、行政拘留6人。
“不抢活就没活干。” 老魏的一句话,道出了“马路零工”们的心酸与无奈。他坦言,这个“马路市场”虽然混乱无序,但他离不开它——只有在这里找到工作,他才可以获得收入、养家糊口。
●破局
把务工者请进服务站,多方携手护航
现在,老魏再也不用站在马路上狼狈抢工,而是可以从容地走进光伏大棚内物色心仪工作了。
2025年2月12日,花都区正式启用狮岭镇人力招聘服务站。该服务站位于金狮大道西与盘古北路交会处西北侧,紧邻原“日薪制”市场聚集区域,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为约7000平方米光伏大棚,配备绿色草坪地毯和彩钢结构顶棚,具备遮阳挡雨功能,并设有独立的行人与车辆出入口,实现人车分流。
走进狮岭镇人力招聘服务站,一个个清晰明了的功能分区映入眼帘——信息发布区、招聘洽谈区、等候休息区等区域有序分布,还依据工种需求进行了精准划分。据统计,服务站日均接待企业500家、务工人员4600人。
服务站也处处体现着对零工的关怀。饮水区、休息区、厕所、AED急救设施等基础服务一应俱全,“幸福早餐”项目更是受到零工们的欢迎。场内商家统一提供的早餐仅2-3元/份,且有购买优惠,既平价又卫生,切实解决了零工的早餐问题。
服务站建起来,更要用起来。为吸引更多零工进场,服务站每天安排4辆公共汽车在阳光南路等候,免费转运愿意前往的务工人员。截至7月21日,已转运1511车次、46530人次,极大地方便零工前往服务站。
交警部门的支持,也保障了站场周边的有序运行。每天7时至15时,警力定人定岗开展日常疏导和小违快处,引导求职人员乘坐公交车前往服务站。如今,近九成零工已从日薪市场转移至服务站,该路段交通警情下降超50%,相关12345投诉下降超70%,成效显著。
据了解,为了让服务站能够向常态化、专业化转型,服务站联合商会、村居发动企业驻点招聘,累计吸纳进场招聘企业29800多家,单日零工接待峰值突破6600人,累计达成招工意向36600余人。
经过多方努力,曾经混乱的“日薪制”马路市场已成为过去式,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灵活就业服务新场所正在顺利运营。
整治不是终点,长效才是关键。花都区狮岭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镇一方面将继续开展源头治理,对有零工招聘需求的企业精准上门宣传,另一方面则在阳光南路、盘古路等重点区域增设高清摄像头,并系统总结整治经验,探索“日薪制”市场整治长效机制。
记者手记
有温度的城市治理 是对全运会最真诚的迎接
群众有需求,城市要秩序。狮岭镇36万外来务工人员催生的庞大零工市场,曾因无序发展成为交通拥堵、纠纷频发的“城市伤疤”。单纯“一驱了之”显然行不通——既无法根治问题,还可能激化矛盾,与“人民城市为人民” 的理念背道而驰。
破解之道在于“疏堵结合”。花都区精准把握零工经济的活力与城市秩序的刚性需求,建成狮岭镇人力招聘服务站,为“马路零工”撑起一张牢靠的服务网络。这个集招聘对接、便民服务、秩序管理于一体的新空间,既延续了零工市场的经济价值,又以规范运营消解了城市治理痛点。
服务站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多方协同的治理合力。从免费公交专线转运4.6万人次务工者,到职能部门联动维护现场秩序;从划分功能区域提升对接效率,到配套“幸福早餐”等便民服务,每一项举措都透着以人为本的治理温度。这种将民生需求嵌入城市治理框架的实践,让零工群体感受到尊重与保障,也让城市在盛会前夕展现出整洁、有序、温暖的文明风貌。
全运会的脚步渐近,狮岭镇有温度的治理实践,恰是广州对这场盛会最真诚的迎接——以精细化治理平衡发展与秩序,用服务型思维破解民生难题,让城市既充满经济活力,又彰显文明温度,为盛会的成功举办筑牢治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