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驻清远连州市东陂镇工作队:坚持市场思维 打造古村活化“前江样本”
日期:[2025-07-24]  版次:[A07]   版名:[广清协作]   字体:【
▲工作队推动前江铺村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板。

前江铺村蝶变换新颜。

前江铺村保存着“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村落格局。

▲工作队到前江铺村走访调研。

前江村是东陂镇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典型村,发展基础良好。

■前江铺村综合文旅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编者按

省会带地市,广清起新篇。

2021年7月,广州130名援派干部肩负重托,奔赴清远24个镇,投身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2024年7月,广州新一轮98名援派干部接力前行,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清远走深走实。几年来,广州援派干部,以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干劲、敢于突破创新的闯劲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与清远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奏响了一曲和美乡村协奏曲。今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新快报特推出“广清驻镇帮镇扶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东陂镇地处清远连州市西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国家5A级景区连州地下河蜚声海内外,为镇域文旅产业带来巨大潜力。广州市黄埔区驻东陂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东陂镇工作队”)进驻后,依托连州地下河的人气流量,以党建为引领,聚焦资源盘活、产业带动、机制创新,推动打造前江铺综合性文旅项目,构建“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共建共富新模式,积极探索具有粤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党建引领统筹推进 激活古村沉睡资源

东陂镇属于连州市中心镇,镇村发展基础较好,是连州市首个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连州地下河以其神秘、瑰丽的石钟乳及洞穴暗河而蜚声中外,有“广东地下第一河”之称,也因此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为东陂镇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

如何充分利用连州地下河这样的引流金字招牌,将一个景点的人气变成一个镇域的人气?这是驻东陂镇工作队自进驻以来,就一直在思考、谋划的问题。深入调研后,保留着完整古村落的前江铺村(前江村下辖自然村)成为工作队推动文旅工作的一大抓手。

前江铺村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88年),现存清代古建筑群、古石桥群及茶盐古道遗址,石板街、古宅、碉楼等古建筑也随处可见,让整个村庄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村落格局。然而长期以来,受制于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等因素,这样的乡村资源却只能闲置,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得不到挖掘与转化。

面对这一现状,驻东陂镇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联合东陂镇党委、政府成员,统筹推进前江铺古村保护与活化利用。“前江村是东陂镇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典型村,发展基础良好,前江铺村作为清远历史文化古村,古村落保存完整,很有发展潜力。 ”驻东陂镇工作队队长孙建华说。

工作队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地调研走访,深入了解群众诉求,精准对接发展需求,推动项目顺利落地,有序推进。

创新模式整体开发 打造文旅融合样板

据记载,前江铺村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古驿道,自福建而来的先祖定居后,沿着古道、河边开铺设店,繁衍生息。从最初的伙铺,渐渐增加饭馆、茶馆、当铺、商铺、凉亭等,至20世纪初已发展成一个繁华的商埠古村。前江铺村还是连州市游击根据地,18名村民曾参加革命活动,后编入粤湘桂边区纵队连江支队七团,谱写了一曲光辉的革命之歌。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工作队立足前江铺古村落资源优势,依托连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基础,以“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模式整体打包开发,引入专业团队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市场化运营,打造集精品餐饮、特产超市、农耕博物馆、特色民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

“这里是粤湘茶盐古道,有400年历史的连州最早商铺,是具有岭南客家风情的古村落,结合当地的特产腊味、稻禾鱼等,这里将打造独具特色的明清商埠古村文化体验餐饮项目。”项目建设和运营方印象连乡公司负责人何俊杰说。

该项目计划一期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黄埔区帮扶资金投入400万元,撬动钧明集团、印象连乡公司等社会资本1000万元,形成多元投入、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也打造了古村活化利用的“前江样板”。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何俊杰介绍,施工进度大约六成,预计2026年前可以投入运营。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多方共享持续发展

在前江铺村综合文旅项目推进中,工作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构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工作队积极引导印象连乡公司与村集体合作,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村民参与”的可持续运营机制,鼓励村集体和村民以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入股项目,推动“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拓宽增收渠道,预计每年可为前江铺村增加租金分红约15万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促进人均年增收达5万元。

同时,项目将串联大江村委会马头陂“水经济”网红点、西塘文理学院旧址、东陂村冯达飞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形成集红色教育、生态观光、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前江铺村综合文旅项目建成后,将把前江村及其周边的‘人气’变成‘财气’,激活传统古村落和美丽新农村的经济价值。”前江村党委副书记欧阳伟珍说。她告诉新快报记者,前江铺古村落一直名声在外,加上近年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打造,前江村的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但由于缺少旅游业态,人旺财不旺,而前江铺村综合文旅项目将破解这样的尴尬局面。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将突破5万人次,带动餐饮、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链增收超500万元,成为连州乃至粤北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项目还将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传承和活化古村文化,有效破解空心村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形成的“古村保护+产业运营+利益共享”模式,为粤北地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在宅基地流转、农民权益保障、三产协同发展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可操作性强的路径。

“乡村振兴,久久为功,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振兴之路才能走得更快更好。”孙建华说。为此,驻东陂镇工作队在前江铺村综合文旅项目推进中总结出三条经验: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通过建立健全多方协作机制,推动政企民协同发力,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二是坚持市场思维破瓶颈,摒弃传统“重建设轻运营”思维,引入专业团队开展市场化运营,提升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坚持共建共享稳根基,通过资源入股、就近就业等方式,让群众支持项目,参与项目,让项目真正落地生根,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