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东超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日期:[2025-08-01]  版次:[A07]   版名:[时政]   字体:【
■新华社

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近六成,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7月31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专场),介绍专题调研情况,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等为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建言献策。调研报告显示,广东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步显现,已累计推动超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近六成,传统产业更显活力。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实习生 贾雨菲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传统产业占比高、关联广、带动强,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汪一洋介绍广东传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时表示,广东全省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4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传统产业。产量居全国第一的160多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于传统产业。

近年来,广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目前,广东累计已有超过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占比近6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高达88.2%。

与此同时,广东持续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2024年,广东工业投资增长6.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7.2%,创2007年以来新高。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5%,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速达17.9%。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广东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措施,加快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全方位应用。如广州市的致景科技AI产品“找布神器”,将客户寻布时间从2天压缩至2分钟;致景服装AI大模型改变了服装生产规则,未来1件起订、7天可交付客户将成为可能。

推动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

调研报告指出,尽管广东传统产业转型成效显著,但部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四缺”问题:缺技术基础、缺技术人才、缺转型经验、缺试错再投资能力。

对此,调研报告认为要从体制机制层面着手解决制约广东传统产业整体转型焕新的痛点堵点,推动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

创新驱动是“三化”融合的核心引擎。调研报告建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研发更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持续提高生产质量、提升生产效率。

锻长板、补短板,促进传统产业“根深枝壮”。在石化产业方面,大力发展中下游产业,做大做强石化产业集群。在钢铁产业方面,实施行业整合升级,分类推动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冶炼设备更新和超低排放改造,增加高端产品供给。

强服务、优生态,提高转型升级“加速度”。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特点提供定制化转型方案,通过优化政策设计、强化要素保障等方式降低企业转型成本,畅通数字化服务商与转型需求企业的对接机制,推动传统产业从“被动转型”到“主动升级”的转变。

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加快场景创新,支持制造业开展人工智能链式改造,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建立智能体开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工具插件、数据集等资源,破解中小企业不具备研发条件和研发成本高等难题。

作为立法机关,省人大常委会还将增强传统产业法治支撑力。例如,围绕进一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加强节能固废领域的立法保障,研究修改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办法。优化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提高政策延续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