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阻断传播链!防蚊灭蚊进行时(2)
日期:[2025-08-01]  版次:[A05]   版名:[城事]   字体:【
南沙区榄核镇子沙村开展积水处理行动。

荔湾区金花街道动员辖内党员干部、志愿者、居民群众,全力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南沙区榄核镇子沙村,回收人员在回收破罐废瓶。

增城区新塘镇针对花丛积水开展翻盆倒罐、清理杂物等行动。

白云区无人机撒灭蚊药。

实际上得了基孔肯雅热,恢复时间还是比较快的,大概5天基本上就能出院了,最长也不超过7天。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病情,提供对症治疗,让患者更快康复。

新快报:基孔肯雅热患者出院的标准是什么?病愈后还会二次感染吗?

林炳亮:首先发热要退热,一般1-7天会自然退热。退热的情况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只要基孔肯雅热核酸结果为阴性,就可以出院了;二是如果一个地方无法开展核酸检测,但病程超过7天,而且退烧了,就可以出院解除防蚊隔离。

出院的患者,也意味着没有传染性了。而得过一次基孔肯雅热之后,抗体的持续性是非常久的,所以一般来讲不会出现二次感染。至于后遗症,从目前广东的病例来看,都为轻症患者,基本在7天以内都会得到恢复。

目前来讲,基孔肯雅热的后遗症没有涉及其他器官的损伤,最多出现慢性的关节损伤,也并非不可逆,只是时间有些长达三个月,一般很少超过一年。

新快报:身处社区,如何科学预防基孔肯雅热?

林炳亮:关键记住九个字: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一老一小每天外出活动时,要注意避开伊蚊出没的时间。伊蚊是全天都活动的,且在日出后两个小时、日落前两个小时活动最频繁,因此,有遛娃习惯的市民、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外出活动时尽量避开蚊虫活动高峰期。

任何时段出门,都尽量穿浅色衣物。另外,灭蚊工具也要用起来。广州近期进行一天两次的灭蚊行动,采用喷洒灭蚊药的方式进行化学消杀。药物喷洒是为了麻痹蚊子的神经,药物大约在蚊媒身上生效要4-6小时。而居家发现蚊子,直接手动用蚊拍、灭蚊灯,则马上可以物理灭蚊。

广州各区出大招

南沙区

榄核镇回收旧瓶罐防积水

记者了解到,南沙区榄核镇已建立蚊媒密度实时监测机制,各单位(部门)工作人员除非必要留守工作岗位外,其余人员全部下沉村(社区、农场)配合开展相关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人家、不漏一个角落、不漏一盆积水,并加强宣传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筑牢全领域立体防控体系。

7月31日,南沙区榄核镇子沙村委会推出“资源回收+灭蚊防疫”联动机制,通过集中回收废旧瓶罐、分组清理积水、入户宣传等组合拳,筑牢基层防线。当日清晨,村内主干道上出现多辆标有“蚊虫防控专项回收”的车。根据村委会统一部署,村民将家中囤积的破罐废瓶打包后放置于家门口,由专业回收人员统一收运。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回收所得款项将全额返还村民,既解决了废品囤积难题,又避免了瓶罐积水孳生蚊虫。

天河区

消杀面积达336万平方米

截至7月27日,天河区累计向前进、车陂、珠吉等街道派出区级消杀人员252人次,消杀面积达336万平方米。针对关键区域,天河区向员村街、新塘街派出57人次,完成76万平方米消杀作业。7月以来,省市区三级卫健疾控专家领导多次深入辖区各街道相关地点开展督导检查,为基层防控提供专业建议。

为保障防控物资充足,天河区财政追加500万元专项经费,确保各街道灭蚊药械储备到位,满足应急处置需求。全区严格执行每周五统一灭蚊、每隔一周集中灭鼠的“固定动作”,结合周末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三个一”(清理一次积水、打扫一次卫生、开展一次宣传)行动,从源头清除蚊虫孳生地。

海珠区

配送员化身“两热”监督员

7月31日,海珠区多部门联动在江南中街道富力海珠城举办网约配送员群体防酷暑防“两热”公益活动,海珠区网约配送行业党委向辖区网约配送员发出倡议,倡导积极投身“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共筑健康人居环境。

此外,依托“羊城红骑手”海珠志愿服务先锋队组织架构,网约配送员将化身为“两热”义务移动宣传员和监督员,在配送过程中如发现“两热”安全隐患,积极通过“羊城红骑手”爱心超市小程序“随手拍”功能上传线索,换取参与基层治理积分。

白云区

无人机巡航监测+智能喷药灭蚊

7月30日,白云区城管局在105国道一块绿地试点采用四旋翼无人机搭载智能喷洒系统开展灭蚊工作。记者看到,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及飞手远程遥控相结合的方式,对道路绿地、公园等复杂区域实现全覆盖消杀。

白云区城管局绿化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试点启用无人机投洒灭蚊药,以科技赋能筑牢防控防线。试验显示,无人机每分钟可完成约250平方米绿地消杀,效率比人工投放提升10倍以上。无人机作业还避免了人工喷洒时可能出现的药物吸入风险,减少作业人员被蚊虫叮咬带来的隐患。

记者了解到,白云区正立项研发“蚊媒智瞰+数字治理”系统,融合无人机常态巡航监测、AI识别分析、智能工单派发整改三大功能,推动蚊媒孳生地防控从人工跑腿向智慧治理跨越,大幅提升防控效率与精准度,试运行更加稳定后将于近日正式上线。

荔湾区

小喇叭进市场进社区,宣传全覆盖

荔湾区多渠道向市民群众宣传防蚊灭蚊重要性及知识。金花、龙津、多宝、彩虹等街道结合“小喇叭进市场、进社区”“微信群推知识”“公众号宣推”等方式,实现核心区宣传全覆盖,全区累计发放灭蚊片15万多包。各街道纷纷对楼道、绿化带、积水点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落实清理卫生死角、积水、孳生地“三清”机制,累计清理卫生死角、积水19200余处,铺设防蚊网约6536处。同时,居民可随时上传积水照片,社区党员、网格员接单后立即联动物业及下沉居住地党小组、党支部开展处理。

金花街道还推出“防控随手拍”积分激励模式,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两热”防控,通过清理室内外积水、正确使用灭蚊片、做好外出防蚊等措施的4张图片,可到辖内社区居委会兑换1份小礼品,受到居民群众的认可。

增城区

各级志愿力量共筑“防火墙”

从7月26日开始,增城区各镇街以村居为单位组建志愿队伍深入一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格局。

新塘镇当下也正掀起防蚊灭蚊工作,此次行动覆盖范围广泛,既包括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等人员密集区域,也重点瞄准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环境治理难点地段。

■统筹: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李应华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李佳文 贾典 林钢威 陈洁 罗琼 谢源源 李应华

林翠珍 高镛舒 郑志辉 见习记者 梁潇静 金瑜 通讯员 穗疾控 周晋安 甄晓洲

天宣 文祥 黄泽鹏 榄核宣 增宣 易鹏 唐嘉敏 卢楚涵 成广聚 张洁丹 宁泊 张萍萍

■图片: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部分为通讯员供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