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打造低碳全运!广州火力全开推进绿色办赛
日期:[2025-08-15]  版次:[A05]   版名:[十五运来啦]   字体:【
■目前14个场馆全部完成绿建改造。图为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摄

绿色交通 绿色能源 绿色场馆

8月14日,广州举办“全运年看广州系列发布会——绿色低碳全运”新闻发布会。来自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及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部门在打造绿色低碳全运会中的工作情况。据了解,绿色办赛将在赛事侧重点开展源头减碳,优先选用绿色交通、绿色能源,打造绿色场馆。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中心城区绿色出行

比例达到77%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孜表示,为提升出行环境,市交通运输局加快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此外,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7%,绿色出行比例超七成,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的绿色出行环境。

另一方面,市交通运输局深入推进公交车和出租车电动化,目前,全市约1.39万辆公交车,除应急车辆外,全部为纯电动车;全市约1.4万辆巡游出租车,全部为纯电动车;全市网约出租车纯电动化比例也达到了98.7%。积极推广物流配送采用新能源货车,全市城市配送类、邮政快递类企业通行的近千辆城市配送车辆,全部为新能源货车。

赛事方面,赛事主力车型实现新能源化,优先选择新能源运输车辆保障赛事注册客户群体,目前已筹备新能源车400余辆,力争赛事主力保障车型全部新能源化。结合残特奥会的举办,计划对70辆新能源公交车进行无障碍化改造,方便残疾运动员及其他行动不便的乘客出行。

14个场馆

已全部完成绿建改造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市管)郑则文介绍,广州在场馆改造中实现绿色化,目前14个场馆全部完成绿建改造,2个场馆获零碳建筑预认证,还打造了2家绿色酒店、6家无废酒店。在能源供应上实现清洁化,比赛场馆全部实现绿电供应,建成1.3万平方米光伏设施,引入150台新能源物流配送车,4台零排放、无污染的氢能源车,应用全球首台集成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

为提升城市环境,十五运会首场正赛期间,广州PM2.5均值16微克/立方米,全面达标。此外,广州统筹推进8类291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17个精致街区焕新登场;打造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商圈等3个碳普惠先行区。U16女足比赛所用篷房、板房等设施实现100%回收,办公运营力行简约化。

在碳排放核算和碳减排方面,郑则文表示,目前已组织完成了广州赛区场馆建设和改造、U16女子足球赛等碳排放量核算。其中,广州赛区30个场馆(含省属场馆)改造的碳排放核算量为6.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在碳减排方面,以场馆改造为例,主要是在设计上秉承绿色理念,实行绿色施工,采用绿色电力,严格能耗管理,使用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等措施,进而实现了碳排放的大幅削减。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唐仪兴表示,省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大学城体育中心等5个场馆加装光伏设施约1万平方米。天河体育中心年节省电量100万千瓦时以上;省奥体中心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352吨;大学城体育中心每年节省用电超22万千瓦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确保各类固体废物

100%安全处置

此外,广州作为国内首个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通过将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垃圾进行焚烧发电、生物质处理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目前,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2万吨/日,可以保障十五运期间的垃圾处理。

郑则文表示,为有序推动“无废全运”等五大行动落实落细,确保赛会期间各类固体废物100%安全处置,广州将构建“一场馆多场景”运营模式,强化赛后绿色运营管理,推动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绿色智慧交通”“绿色运营管理”“绿色市场开发”等相关工作,以绿色办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