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14日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上,25台中国加速进化T1机器人整齐划一以5X5的方队出场,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在这场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上,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参赛队伍齐聚北京,将在三天时间内围绕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共26个赛项展开487场比拼,全面展示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协作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运动会的足球比赛中,来自巴西、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意大利、泰国、印度尼西亚等10多支外国参赛队伍,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中国加速进化T1机器人。中国机器人为何如此受青睐,成为多国代表队“首选用机”?
“外国参赛队伍是在对比了全球多家机器人公司后选择了我们。这说明中国机器人技术在近两年有了显著提升。”加速进化公司副总裁赵维晨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扶持、人才和资本涌入下,正快速发展。
其实,早在上月巴西举办的2025机器人世界杯上,中国队采用的加速进化T1机器人就创造了历史,包揽了赛事成人组冠亚军。中国机器人在国际赛事中大放异彩,证明了中国在机器人硬件、运动控制和系统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要让机器人选手在赛场判断环境,完成小跑、抢球、射门等系列动作,并非易事。机器人不仅需要轻巧灵活、皮实耐摔的本体,还要具备复杂的实时感知与大脑决策、高级运动控制和多智能体协作战术,这是对机器人全栈技术的综合比拼。
“我们的机器人非常耐摔。之前比赛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一撞就可能导致机器人损坏。所以我们从硬件到软件层面对机器人全身进行了针对性优化,使其能够在高强度比赛中持续保持良好状态。”赵维晨介绍。
相关专家认为,机器人赛事不仅展示了科技进步,拉近了公众和前沿科技的距离,也是机器人应用重要的实战场景,推动着软件层面的迭代,这对机器人未来进入家庭场景有很大意义。
在赵维晨看来,足球是“最小级别的通用技术验证场景”。人形机器人在足球场景里练出来的能力,比如运动能力、感知算法、定位导航、决策逻辑等,都将有可能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赛事本身是一个实训场。机器人能自主去定位、导航、识别,在未来家庭里也需要用到相同能力。”加速进化全球化负责人李超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