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东江纵队司令员致飞虎队中尉亲笔信尘封81载首度公开 见证中美抗战情谊
日期:[2025-08-22]  版次:[A08]   版名:[弘扬抗战精神]   字体:【
■信件(复印件)捐赠仪式。

《克尔日记》中文简体版首发。

时隔81载,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致美国飞虎队飞行员克尔中尉的英文亲笔信首次公开亮相!8月21日,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举行的“穗同心·我和祖国有个约会”侨界故事分享会暨“万里同心”华侨抗战专题展活动上,克尔中尉之子戴维·克尔和曾生之子曾德平联手把这一信件的复制件捐赠给华侨博物馆进行展出。当天,记载克尔1944年被东江纵队营救过程的战地日记——《克尔日记》中文简体版首发。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实习生 符雨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81年前的一封信

“亲爱的唐纳德·克尔,非常高兴得到蔡国梁队长报告:他们已成功将你从我们共同敌人(日本法西斯)的围捕中胜利安全护送,抵达东江纵队总部。我借此机会,对你的勇敢表示尊重和赞赏。也对你的负伤表示遗憾。此刻我正急切希望早日与你见面……”1944年3月1日,归侨将军、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向被营救的美国飞虎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中尉发出了一封英文亲笔信。

1944年2月,克尔中尉在香港执行任务时被日军击落,跳伞负伤,在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队员的冒死营救下成功脱险。曾生司令员正是在得知克尔安全抵达东江纵队总部后写下了这封信,字里行间饱含深厚战友情谊,成为抗战时期中美人民并肩作战的生动见证。

战斗友谊代代铭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写信人曾生、收信人唐纳德·克尔、送信人黄作梅三方的后人齐聚广州。曾生之子曾德平和唐纳德·克尔之子戴维·克尔在双方父亲当年合照前,握手留影。

曾德平表示:“非常感谢戴维几十年后还能把我父亲的这封信找出来交给我,我非常感动。为了把友情继承弘扬下去,我和戴维先生共同的愿意是把这封信献给华侨博物馆珍藏,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战斗情谊。”

戴维告诉大家,是父亲让他把这封信带回中国交给曾生的儿子,让这份友谊能够长存,让这份历史能够被大家记住。“父亲对中国人民的勇敢和智慧十分敬佩。回到美国后,他经常自豪地在制服上同时佩戴美国陆军航空队和中国空军的徽章,这两枚徽章也象征着两国之间的友谊。”

相关

《克尔日记》中文简体版首发

8月21日,记载克尔1944年被东江纵队营救过程的战地日记——《克尔日记》中文简体版首发。

2008年,克尔中尉之子戴维·克尔带着父亲的战时日记来华致谢,并委托东江纵队后人翻译出版。“我自己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但后来,母亲把她从父亲那里听来的一些关于中国的故事讲给我听。母亲经常说起的就是小男孩帮助被击落山林的父亲的故事。”

为了对日记所述内容进行考证,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进行了多次实地走访。据研究会秘书长黄文庄描述,当年寻找克尔负伤隐藏山洞的经历十分传奇:他只身一人在香港新界沙田村走访山林,一无所获,下山之际碰到一位老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老伯询问是否知道这个山洞,没想到阿伯来了一句“我知啊”。然后,阿伯就把黄文庄带到了目的地。更巧的是,这位老伯正是当年带克尔隐藏起来的四个小男孩之一!“没有人带路,我们根本不可能找回当年的山洞。这位老伯后来还特意帮我们平整了一条小路,方便我们带克尔先生的儿子到现场追忆。”

经过多年史料考证、实地走访,《克尔日记》中文繁体版2015年在香港发行,以第一视角记录了克尔27天的逃生历程,填补了相关历史空白。时隔10年,《克尔日记》中文简体版在广州正式首发。简体版在繁体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新增了后期考证的三条营救线路遗漏的遗址,补充了更多史料,旨在让后人更深入细致了解这段历史。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