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粤剧名伶同台献艺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日期:[2025-09-03]  版次:[A05]   版名:[弘扬抗战精神]   字体:【

■9月2日晚,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粤剧晚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为广大市民呈现了一台精湛的演出。 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摄

9月2日晚,广州中山纪念堂迎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难忘的岁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粤剧晚会,为广大市民呈现一台精湛的演出。此次粤剧晚会阵容鼎盛,倪惠英、曾小敏、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蒋文端、麦玉清、崔玉梅、琼霞、苏春梅、吴非凡、李嘉宜等12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轮番登台,来自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的一百多位粤剧精英,以“难忘的岁月”为主题,用传统艺术再现烽火年代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现场近两千名观众市民一起观看演出。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十年一约

以粤剧纪念“难忘的岁月”

1945年9月16日,广东地区日军签字投降仪式在中山纪念堂举行,这座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八十年后,粤剧工作者再度于此登台,以粤剧艺术的形式延续历史记忆。自1995年(胜利50周年)起,由广东粤剧促进会主办的“难忘的岁月”晚会十年一约,已成为粤剧界铭记历史、致敬英烈的标志性盛会。

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表示,这次组织全粤剧界同仁举办这场不同寻常的演出,所有的参演者都展现出粤剧人高度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认真态度投入到这台晚会的创作和排练中,整台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精神。

“粤剧界前辈在80多年前就展现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当年他们奋起抗争、义演筹款、反抗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更要传承前人的爱国情怀,用艺术生动反映中华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倪惠英说。

三大篇章

展现粤剧人家国担当

晚会分为三大篇章,第一个篇章是“怒吼吧!黄河”。开场曲《黄河怨》创新融合《黄河大合唱》与粤剧“流水南音”,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倪惠英、崔玉梅领唱,以一位战争丧子的母亲视角,唱出从悲怆到抗争的民族之魂。紧随其后的折子戏《南拳》之“血战淞沪”,由一级演员陈振江主演,展示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奔赴淞沪战场的悲壮史实。

第二篇章“荡寇奇志”以红色经典为主轴,重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片段。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和多位一级演员接力出演,让观众在熟悉的唱段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第三篇章“烽火燃情”聚焦粤剧人的抗战故事,折子戏《精武陈真》反映广东民间武术家的抗日活动;粤剧《罢演》根据粤剧演员为了抵制日军而断腿罢演的真实故事改编,体现粤剧人的血性与尊严。《梦·红船》以象征手法表现粤剧人投身抗争的决心,而由梅花奖得主曾小敏主演的《绣红旗》则将时间推向解放战争,以江姐为原型,唱出迎接新中国曙光的激昂旋律。尾声处,全体演员齐声大合唱《歌唱祖国》,以高昂的歌声为整场晚会画下句点。

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曾小敏表示,“80年前,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用热血换来和平;80年后,我们站在中山纪念堂的舞台上,用粤剧艺术重述这段历史。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演出,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场晚会再一次体现了粤剧人‘八方和合’的团结精神,以粤剧艺术形式演绎红色经典、致敬伟大的抗战精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