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省会带地市,广清起新篇。
2021年7月,广州130名援派干部肩负重托,奔赴清远24个镇,投身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2024年7月,广州新一轮98名援派干部接力前行,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清远走深走实。几年来,广州援派干部,以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干劲、敢于突破创新的闯劲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与清远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奏响了一曲和美乡村协奏曲。今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新快报特推出“广清驻镇帮镇扶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医养结合激活镇卫生院资源,养老一位难求;爱心课堂,让留守儿童受到常态化关爱;企业担当,解决学子读书难……
广州市驻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迳头镇工作队”)进驻一年多来,持续关注“一老一小”两大群体,队、镇、村合力,多措并举助力迳头镇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温度与成色,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张乐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激活资源 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运作,优势很明显,值得复制推广。”日前,在深入调研新模式运作成效之后,驻迳头镇工作队队长乔定义如是表示。
迳头镇中心卫生院是一栋多层建筑,使用面积6000多平方米。新快报记者发现,这里的一到三层是医院的业务科室,四五层则是失能或者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场所(医养结合科),老人们两至三人一个房间,都有独立床位。走廊上,两位老人正在悠闲地聊天,墙上挂满了各位寿星开心的照片,“健康、长寿、快乐、微笑”,八个字成了他们的真实写照。
迳头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成学告诉记者,医养结合科2019年开科,原本只规划42个床位,医养结合模式的运作得到了社会较好反响,这两年已吸引了80位老人入住,其中55位是社会兜底的困难老人,其他的是自费养老的当地老人,现在已是一位难求。“这里有食堂,一天三餐都不用愁,每天有医生和护士巡房,老人一有病痛能及时得到医治。”刘成学介绍说,大城市养老床位紧张,有在香港和广州工作的子女也把老人送到这里,而相对亲民的服务价格也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迳头镇党委书记李富对记者说,很多镇一级卫生院实际住院人数较少,而养老院的床位却往往一位难求,经过几年的实践,迳头镇中心卫生院这种医疗、养老充分融合的模式被证明确实行之有效,它解决了养老院缺“医”、医院少“养”的问题,既充分盘活了医院的医疗资源,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护理、劳动力受束缚的难题,也拓展了医院的业务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迳头镇村还在探索互助式的长者关怀模式。工作队调研了解到,龙冈村低保户阿绪(化名)的配偶患有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治疗,为了照顾家庭,阿绪只能就近打散工,但经济仍显紧张。而同村的五保户王大爷(化名)是一位失能的独居老人,生活需要专人照料。结合两家情况,经过多方协调,村委会安排阿绪担任王大爷的监护人,负责日常起居照料、就医陪同等,从而获得补贴,缓解经济负担。“邻里互助本来就是美德,这种双赢的助老模式也值得在农村地区推广。”乔定义说。
服务长者 谋划灵活提升助餐服务
乘着“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的东风,2024年,迳头镇楼下村打造了全县首个长者服务中心,配备了多功能室、阅读室、交流室、康复训练室、长者饭堂、休息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去年11月11日长者服务中心启动后,迳头镇政府曾牵头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敬老活动,邀请村里60岁以上老人到长者饭堂免费就餐,日均就餐超过100人次。
为了让长者饭堂这种暖心、便民的服务形成长效机制,今年来,在广清指挥部的指导下,驻迳头镇工作队通过广州市慈善会,发起了一个长者饭堂慈善项目募捐。“工作队通过大力发动社会力量捐款,目前已募捐到4万多元。”乔定义说,下一步将与镇村一起进一步谋划推动,用好这笔资金,灵活多样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
夏日的楼下村天气炎热,村里数位老人正相聚于长者服务中心打牌消遣,有些老人还带着孙子、孙女来到这里,宽阔的空间和舒适的空调,把这里变成了一个乡村乐园。
“如果长者饭堂能够长期开放,肯定是大好事。这样老人们大中午的就不用回家买菜做饭了,集中供餐也能保证营养。”正打着牌的范叔告诉记者。也有村民建议,长者饭堂要长期有效运行,关键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个人各方共同发力,构建多元供给体系。
汇聚爱心 打造线上线下护苗课堂
迳头镇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如何让留守儿童欢乐学习成长,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服务好“一小”,近年来,在佛冈县关工委和团迳头镇委的牵头下,驻迳头镇工作队与乡村振兴志愿者、大学生“三下乡”队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等联合推出“春禾爱心课堂”,为留守儿童提供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教育服务。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课堂不仅在每周周末至少开课一天,每次线下授课保持10-20人的规模,还同步开展线上直播教学,让更多孩子受益。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教学点从1个增设到4个,同期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最高峰从20余人增长至最多70余人。
截至目前,“春禾爱心课堂”项目已累计招募志愿者400余人次,对接“三下乡”队伍13支。项目开展以来,已累计授课700多课时,服务儿童超过2500人次。
联动企校 拓宽招生助学成才之路
今年5月20日,广州港技工学校招生现场会在迳头镇大陂中学召开。这是工作队牵头帮扶单位广州港集团积极参与教育帮扶的一大举措,该项目多年来已招收数十名学生,为迳头镇众多相对困难学生提供了学习、就业机会。
困难学子是工作队教育帮扶的重点,得知今年大陂中学有五位相对困难学子还存在生活费不足的情况后,工作队协调迳头镇商会进行募捐,解决了困难学子的后顾之忧。
长期以来,宿舍床位紧张问题也一直制约着大陂中学的发展。中建四局积极响应“公益+微利”合作模式,组织精锐团队高质量完成了“中建鼎学楼”项目建设。今年8月21日,“中建鼎学楼”正式移交使用。这座总投资659万元、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的新宿舍楼,为203名学生提供了舒适安全的住宿环境。
从两院一体盘活资源,到邻里互助激活内生动力;从爱心课堂填补关爱空白,到企业担当托举学子梦想,迳头镇和驻镇工作队的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切中了乡村发展的痛点与难点。当帮扶力量带着温度沉下去,乡村生活就会充满温暖地好起来。“一老一小”的笑容,成为衡量帮扶深度与振兴高度的温暖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