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方轶报道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面临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群众诉求多元等挑战,传统 “干部干、群众看”模式失效。在驻镇工作队配合下,镇党委、政府成立基层治理创新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制定7份制度文件,构建“群众说情、部门说理、专家说法、综治调处”的“三说一调”解纷体系,以沙田村为试点推出“和美积分制”,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以“小积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系统谋划建体系:
让“积分规则”既科学又贴心
为让积分制长效可行,大崀镇从三方面搭体系:组织上,成立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管理方案与兑换细则,明确积分内容、标准及流程,实施“月记录、季审核、半年公开”,并将积分制纳入村级考核与绩效挂钩;标准上,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征集意见,将积分分为基础分、奖励分、负面分三类,涵盖7方面28项指标,各村组建7人评议小组负责记录、审核与公示;平台上,完善村级议事制度,建议事协商厅、连心亭等,创新“12345” 议事法(党建引领+镇村二级架构+三种协商方式+四个环节+五步闭环)。沙田村李叔曾因宅基地边界与邻居起争执,经“议事长廊” 协商解决,双方还因“主动参与调解”获积分。
协同赋能提效能:
让“积分治理”既高效又智能
大崀镇通过部门协同、数字赋能,让积分治理从“单点发力”变为“全域联动”。
在部门协同上,大崀镇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模式,建成综合网格指挥调度中心,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司法、信访、妇联、水利等部门派员进驻镇综治中心,遇到村民积分争议、邻里纠纷等问题,能第一时间联动响应。同时,镇里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研判治理形势、协调难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数字技术的融入更让治理“如虎添翼”。镇里搭建“云上调解”平台,邀请法律顾问、法官、律师等专业力量在线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矛盾化解。依托“雪亮工程”,全镇在村口、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等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36个,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既为积分评定提供“可视化依据”,也为乡村安全加上“防护网”。
镇里建立多元激励机制,让“争积分、比贡献、做表率”成为新风尚。
物质激励上,联合商超设立积分兑换点,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米、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精神激励上,每半年公布积分排名,积分前10名的家庭授予“和美家庭”流动红旗;政策倾斜上,积分高的家庭在入党入伍、评优评先、惠农政策享受等方面优先考虑。镇里还与阳山农商银行合作,将积分与信用体系对接,积分高的家庭可获得“悦农小微贷”信用贷款,最高额度50万元,利率可享受优惠。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大崀镇累计开展各类议事协商活动260余场,参与群众5800余人次,解决宅基地纠纷、饮水安全、道路修缮等实际问题430余个;群众自发组织环境整治、文化下乡等活动150余场,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