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人参与 人人受益 广东积极探路乡村医疗互助
日期:[2025-10-11]  版次:[A05]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在江门举办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培训座谈会。

■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陈文(左一)带队到南海调研。

■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与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组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走访。

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与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组工作人员到横江村走访调研。

“单次最高可报3万元,至少能报500元,一年累计最高可报6万元。”今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横江村民委员会发出“告全体村民书”,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试点。

从农村群众期盼出发,以公益医疗互助破题。自2024年7月以来,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下称“促进会”)积极推动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在广东落地,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探索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乡村医疗互助新模式,为农村千家万户筑牢健康防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先行先试 打造医疗互助横江样本

“‘最划算’的补充医疗保障来了!我们村自己办的。”根据横江村民委员会“告全体村民书”,经村委慎重研究和“四议两公开”流程表决通过,决定开展乡村公益医疗互助保障“福村宝”项目(下称“‘福村宝’项目”),旨在有效减轻全体户籍村民的大病医疗负担。

为何开展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有效减轻农村群众大病医疗负担,同时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促进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乡村医疗互助提高农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去年7月以来,促进会积极响应《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行动方案》的倡议,全面承接并开展项目宣传推广与试点工作。大力支持横江村试点先行,为全省探索推广乡村公益医疗互助积累宝贵经验,提供示范样本。

“横江村原来没有‘二次报销’,这个项目让我们眼前一亮。” 横江村党委书记何健锋告诉新快报记者,“福村宝”项目保障对象不限年龄、不限健康状况,保障方案分为“股东基本版”和“全民升级版”。

前者面向全体股东村民,由村集体按平均100元/人·年出资,后者包括股东村民、非股东村民及其家庭成员(非本村户籍),按参加人员年龄出资。保障内容覆盖1286个DRG病种,每个病种都有相应的定额报销标准,每人每年不限报销次数。

在全民都能参加的基础上,“报得多”是项目的一大亮点:单次最高可报3万元,至少能报500元,一年累计最高可报6万元;对连续参加的人员,从第二年起,报销金额在当年度报销标准基础上提高20%。对于横江村民而言,参加医疗互助项目,无疑让自己和家人多了一重“医靠”。

牵线搭台 鼓励因地制宜扩大试点

“一家人都参加了,我已经报销了1520元,补助也到账了。”在横江村里,一位年迈的村民告诉新快报记者,他儿子因患重病住院治疗,得益于医疗互助项目,通过申请报销,获得更多补助。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6日,横江村已有2717人次参保,村集体及个人出资总金额38万余元,已补助113人次,累计补助金额12万余元。

在支持横江村先行试点的同时,促进会持续发力,搭建交流平台、扩大试点范围,鼓励更多地方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

今年3月7日,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陈文主持召开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培训座谈会(顺德专场),与会人员深入探讨了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的可行性方案。促进会已先后在广州、江门、顺德举办了4场培训座谈会,覆盖基层干部与村民代表,为项目的落地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据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组介绍,项目坚持“政府引导、村办镇管、社会共建、群众共享、平台服务”的原则,截至2024年底,已在全国15个省、166个县、9661个村推广实施,覆盖农村群众超1400万人,为众多农村家庭提供了切实的医疗保障。

从横江村的实践来看,乡村公益医疗互助不仅发挥了低成本、低缴费、广覆盖、广受益的优势,形成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而且调动了村民参保的积极性,营造出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陈文表示,接下来,促进会将结合全省各地乡村医疗保障现状和实际需求,积极配合中国乡村发展协会项目组,做好实地调研、项目试点等工作,共同探索推动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在广东落地落实。

多方联动 创新基层守望互助模式

“有一个患白血病的村民,定期到医院治疗,每月都来报销;还有一个中风的村民持续接受治疗,通过报销减轻了家庭负担……”在何健锋看来,横江村实施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实实在在帮到了村民。”

今年6月25日至26日,广东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组深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大沥镇和狮山镇,针对乡村医疗保障情况开展实地调研。

“资金投入不可控”“资金使用不合理”……项目组负责人指出了部分村现有“二次报销”存在的痛点难点,“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乡村量身定做医疗互助方案,搭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公益平台,确保资金投入可控、使用合理,为更多人提供更高效、更公平的医疗保障。”

调研中,项目组详细介绍了乡村公益医疗互助模式的运行机制,通过充分发挥政府、集体、社会、个人多方力量,共同探索创新基层群众守望互助模式,“在政府引导下,经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村委发动群众参加医疗互助,村社、群众等各方量力而行筹措互助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参加互助的群众,按DRG病种定额公平补助……”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公益医疗互助模式在南海乡村引起广泛关注,其报销精准公平、资金安全可控以及数字化运营等优点受到普遍认可。特别是没有“二次报销”的乡村,纷纷表达了引入项目的强烈意愿。

“项目可以有效满足群众提升医疗保障的需求,缓解农村医疗负担重的问题,为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注入活力,成为基本保障的有力补充。”项目组建议南海区在政策导向层面能够给予乡村公益医疗互助模式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项目试点,为下一步推广提供实践范例。

促进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结合各地市乡村医疗保障现状和实际需求,积极配合中国乡村发展协会项目组,推动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在广东落地生根。通过优化运行机制、扩大试点范围、构建长效机制,为广大农村家庭筑牢健康防线,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