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知名文史作家孙晓飞著的《书写中国:从书迹流变溯源中华文明史》在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并非一本传统的“书法书”,而是一本具有“历史”视角的“书法演变史”,即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考古学、文字学、书艺学等视角来书写的中国书艺发展史。本书首次尝试用“书艺政治”的概念贯穿其中,认为张芝、蔡邕、钟繇、卫夫人等书艺名家被王羲之、王献之代替,是南朝皇家的政治选择。与魏晋门阀政治相伴相生的是门阀文化,即以若干世家大族为主所形成的文化集团,主宰着文化潮流。他们的喜好,成为社会风向标。当书艺成为时尚文化的时候,也同样表现出门阀化的倾向。而唐太宗、宋太宗、宋徽宗以及康熙、乾隆对王羲之的顶礼膜拜,既维护着贵族审美,也维护着皇家的文化传统。
严格来说,艺术品的功用是区分社会阶层。在魏晋南朝,当行止、谈吐、因应、文章、服饰甚至吃药等因素无法为世家大族做进一步区分的时候,书迹就成为新的文化门槛。在其后的漫长历史里,阶层的区分不用财富术语,而是文化用语,比如雅俗。但雅俗不是固化的,而是变动不居的。(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