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以教练身份参加全运会
日前,第十五届全运会射击步手枪项目在广州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射击馆举行。比赛后,广东射击队总教练易思玲接受了新快报记者专访,这位曾经的10米气步枪奥运冠军坦言当时看到激烈比赛,自己也很想上去打两枪。
谈及大湾区全运会,易思玲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说:“大湾区联办不只是一场赛事,也是一张体育名片,更是一次文化与情感的连接。”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敌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年轻运动员的成长速度超乎想象”
“有点遗憾,但也有希望。”易思玲总结这次广东队的参赛情况时说。
希望,来自年轻选手的初露锋芒;遗憾,则在于那“一环之差”。“竞技体育,有时就是这么残酷。”易思玲说,男子25米手枪速射,陆志明止步第七;团体赛名列第四。几乎每个项目都触到奖牌边缘,却总差一点点。易思玲认为“我们低估了对手”。
所谓“低估”,是国内的射击训练已经越来越先进,“年轻运动员的成长速度超乎想象。”在易思玲看来,全运会的选手都是从数以千计的选手中层层选拔出来的。这意味着,能站在赛场上的都是顶尖高手,“任何一场全国比赛,都是世界顶级的”。
这次十五运射击比赛,一共有10人次超越世界纪录,另有5人次超越亚洲纪录,6人次创造全国纪录。易思玲说,按此表现,在2028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队仍将是中国代表团的争金强队。易思玲专门提到了陕西队的刘宇坤,作为去年巴黎奥运会的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冠军,刘宇坤在此次全运会上拿到了两枚金牌。易思玲说:“刘宇坤的心态特别好,技术也过硬,表现得非常稳定,洛杉矶奥运会上,他的表现值得期待。”
回广州当总教练是第一志愿
2012年7月28日,23岁的易思玲帮助中国代表团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首金。在这之前,易思玲已经集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和全运会等荣誉于一身。奥运会夺冠后,看台上有人喊她咬金牌,看看是不是真金牌。“我真的轻轻咬了一下,金牌没想象中硬,还能留下印子。”易思玲告诉新快报记者说。
在伦敦奥运会夺冠10年后,易思玲成为广东射击队的总教练。“广东是培养我的地方,回广州是我的第一志愿。”易思玲说,她十几岁来到黄村基地,三十多岁重回故地,一切都不陌生,“这些年来,大家一直关注着我,所以就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易思玲让队员们叫她“小易姐”。队员们有什么事都会找“小易姐”,有专业上的问题,也有感情上的。十五运比赛期间,看着赛场上队员们在努力拼搏,易思玲曾心想:“好想上去自己打两枪。”
尽管广东队最后无缘奖牌,但易思玲认为那“差一点点”的距离也是成长的契机。射击项目结束后,易思玲带队员们散步聊天,“我告诉他们,要学会在遗憾里看到希望。”
不遗余力推广射击文化
2017年,第三次参加全运会的易思玲因为怀孕退赛。当时肚里的宝宝现在已经是7岁的男孩,如今易思玲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她平时也会带孩子们摸摸枪,“哥哥是黄雨婷的粉丝,弟弟还不太明白,但也都会让他们接触一下射击这项运动。”
易思玲和先生罗玉麟在佛山顺德开了国内第一家朋克风格光电靶场,配备了全新的非实弹射击模拟设备系统。易思玲对光电枪这种新型运动赞赏有加,认为这有助于推广射击文化,“激光模拟器非常安全,和实弹射击的感觉也差不多,还拥有更多的数据采集能力,有助于提升训练的有效性。”
谈及此次大湾区全运会,易思玲非常兴奋,“射击比赛期间,其他省份的教练都跟我说,广州很漂亮,问能否来这里训练,我说我们当然欢迎!”易思玲说,“大湾区联办不只是一场赛事,也是一张体育名片,更是一次文化与情感的连接。”
●声音
“通过体育,我们可以读懂中国,借助体育的力量,我们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粤港澳三地携手合作,十五运会必将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体育交流。” ——易思玲
易思玲 Yi siling
出生:1989年
籍贯:湖南郴州
2009年山东全运会10米气步枪冠军
2010年广州亚运会10米气步枪冠军
2012年伦敦奥运会10米气步枪冠军
2014年仁川亚运会10米气步枪团体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