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暖1712号
●温暖诉求
当脖子上的肿瘤隐隐作痛时,8岁男孩小秦(化名)告诉妈妈:“我没事,我可以的。”殊不知,他咬牙强忍的样子都被妈妈谢女士看在眼里。
过去半年,谢女士和丈夫从江西陪伴小秦来到广州治疗恶性淋巴瘤。“来的时候开着代步的电动汽车,但治疗的第二个月,就把车卖掉了。”现在小秦的爸爸一人兼职三份工作,筹钱为孩子治疗。夫妻俩感觉一切皆值得:“只要有治疗机会,我们都绝不放弃。”
肿块犹如小拳头般大小
来自江西的小秦,今年8月刚过8岁生日。生日这天,他在一个名为“广州小家”的地方和小伙伴们吹蜡烛。顶着小光头的他,看起来肉嘟嘟,十分可爱。但伙伴们知道,他刚度过了一次难受的骨髓“抑制期”。
“小秦嘴上总是很乐观,一直说:‘我会好的,不要太担心’。每次骨穿,他都要抗拒半小时才慢慢配合,我知道他一定很期望治疗结束,赶走病痛。”谢女士说。
小秦的病痛根源来自淋巴瘤。今年6月中旬,谢女士发现孩子的身体有点变化:容易出汗,不爱动。她原本希望孩子能趁夏天到来之际,多运动,减减体重。但小秦没坚持几分钟,就停下来说:“我好累啊。”
有一天,他拖着疲倦的身体放学回家,小手摸着脖子右侧说发现了一个肿块。没想到,才发现这个肿块不久,小秦就开始发烧。“吃退烧药都不管用,孩子高烧三天三夜体温仍然不下降,我们就马上把他送到医院。”儿子发病时的情景,谢女士历历在目。
起初,医生以为小秦是淋巴结肿大引发的炎症。经过一周的消炎治疗,小秦脖子左侧也长出一个淋巴结。谢女士比划了一下说:“肿块犹如新生婴儿小拳头般大小,相当显眼,连医生都认为这是个非同寻常的淋巴结。”
辗转确诊恶性淋巴瘤
由于淋巴结隐隐作痛,还压迫到生长部位附近的神经,小秦十分难受,只能咬牙强忍。有时候睡觉的时候,他会因手臂麻痹而惊醒。
谢女士又带着儿子前往赣州的大医院进一步诊治。医生通过穿刺活检,结合病理会诊,确诊小秦患上了“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儿子的诊断结果让谢女士心情沉重。几年前,谢女士和丈夫用多年打工攒下的7万元,买了辆电动小汽车。丈夫有时会开着小车做网约车司机,家里生活质量才一步步提升。然而孩子罹患大病,谢女士一心想着救孩子,万一筹不到治疗费,只有放弃那辆车。
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条件,小秦在父母安排下,从江西奔赴广东,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始了治疗。“按治疗‘高危’的方案处理肿瘤,这让我们感到治疗路一定是漫长且艰难的。医生说,治愈机会有70%,也有相对高的复发风险。”谢女士说,虽然希望和风险并存,仍要往好的方向想。“只要有治疗办法,我们都要为孩子争取,绝不放弃治疗。”
一家人齐心斗病魔
时至今日,小秦进行了六次化疗。谈到治疗过程,谢女士说:“每次治疗前后,孩子都要经历不同难关。每次化疗前要做一次腰椎穿刺,医生和护士安抚半小时他才勉强肯配合;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他免疫力低下,皮肤、口腔都多次受到过感染……”
照顾陪护的桩桩件件难题不计其数,但每次在谢女士和丈夫满面愁容时,小秦都会虚弱地说:“不用担心我哟,我肯定能好。”
不过,小秦在广州治疗越来越顺。在护士帮忙下,谢女士一家联系上“广州小家”这个助医机构。“多亏小家能提供免费居住的地方,小秦认识了许多新伙伴,大家都是勇敢对抗病魔的小勇士,能一起抱团取暖,小秦开心了很多。他更加努力睡觉、吃饭、休养,就是为了尽快度过‘抑制期’,快些与小伙伴玩耍。”
谢女士偷偷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们已经将小车卖掉了。“来广州的第二个月,车子以2万元价格卖出去,能覆盖一期疗程的费用……”未来的治疗费从何而来,她却十分茫然。
如今,小秦爸爸在广州施展浑身解数谋生,送快递、送外卖,有时帮忙处理文件。回到小家已过晚上11点,但他第二天尽量接小秦去医院检查、开药。“一家人,一条心,我相信孩子一定能摆脱疾病。我们都要加油!”有时,谢女士会握着儿子、丈夫的手互相打气。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
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