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粤港澳合办十五运 同心跃向湾区盛世
日期:[2025-11-08]  版次:[A03]   版名:[十五运来啦]   字体:【
■11月2日,四位城市代表在融火仪式上共同点燃火种盆。

■11月2日,火炬手林晓玲(左)、阮颖瑜在广州的传递活动中交接圣火。

■11月2日,深圳,直升机搭载圣火进行空中传递。

■11月2日,火炬手霍震霆(左)、李振豪在香港的传递活动中交接圣火。

■11月2日,火炬手陈虹(前右)、罗协铭在澳门的传递活动中交接圣火。

2021年8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正式确定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时隔4年多,十五运会的圣火即将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燃起。

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事,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里程碑。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敌

■图片:新华社发

时隔二十多年

港澳从参赛者变为举办方

香港代表团自1997年首次参加全运会以来,已七次出征这项全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澳门代表团则于2001年首次参赛,至今已参加了六次全运会。

香港与全运会的缘分始于回归之年。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派出257人参加第八届全运会,这是香港首次组团参加这项全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

从那时起,香港选手在全运赛场上屡创佳绩。黄金宝在第八届全运会上就夺得了自行车男子公路个人赛金牌,为香港代表团赢得历史首金。二十多年来,香港运动员在全运会赛场上奋力拼搏,奖牌数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香港代表团在数届全运会中一共获得奖牌47枚。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在2001年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全运会。尽管前几届未能获得奖牌,但澳门运动员始终坚持不懈。直到上一届全运会,在空手道男子个人赛中,29岁的郭建恒为澳门赢得了一枚铜牌,这是澳门代表团在全运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

从组队参赛到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香港和澳门正在全运会的壮阔画卷上留下越来越精彩的笔触。本届全运会,香港代表团将派出历来规模最大的阵容,包括600多名运动员,出战28个竞赛项目;澳门代表团也亮出庞大阵容,超过400名全运会选手及180名残特奥运动员。

本届全运会更是历史上首次在港澳举行比赛。横跨港珠澳的公路自行车比赛和港深共同承办的马拉松比赛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赛事,香港还将承办击剑、高尔夫、铁人三项和沙滩排球等比赛项目;澳门也将承办乒乓球、排球、篮球等热门项目。

体育交流源远流长

省港杯仍是每年保留节目

粤港澳三地的体育交流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始于1979年的省港杯足球赛。这项由霍英东先生发起创立的赛事,至今已走到第46个年头,早就成为了广东和香港两地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

每年元旦前后,广东队与香港队就会交替主客场进行两个回合的较量,不仅切磋了球技,更增进了情谊。据统计,在43届比赛中,广东队赢得26次冠军,香港队获得17次冠军。这些数字背后,是两地足球文化的深度交融。

对老球迷来说,省港杯并不只是两场足球赛,而是已经成为了粤港两地人民共同的情感纽带。每当省港杯开赛,无论是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还是在香港大球场,看台上总能看到挥舞着旗帜的球迷,他们用同样的热情为双方队员加油助威。

除了省港杯足球赛,还有粤澳杯篮球赛。从2017年开始,粤澳杯篮球赛每年举办一届。和省港杯一样,每届赛事也是主客两场。如今,粤澳杯已经不只局限于两地男篮之间,还同步开展裁判培训、青少年交流及女子篮球友谊赛。

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也经常有体育赛事交流。最知名的就是赛马。从2004年开始,港澳赛马会就会每个季度都举办一次赛马比赛。在香港就叫“港澳杯”,在澳门就叫“澳港杯”。近两三年,广东也在积极推动赛马运动的发展,这也将继续拉近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距离。十五运会的马术比赛将在深圳进行。

体育人才交流

如今已经是三地多向融合

粤港澳三地体育人才交流历来频繁,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其中,足球运动员戴伟浚的经历尤为典型。这位在香港出生、接受青训培养的年轻球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人才流动机制,最终入选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成为香港球员“北上”发展的成功范例。

戴伟浚的成长轨迹勾勒出大湾区体育人才流动的新路径。他早年曾在英国接受训练,2019年加盟中超深圳队,2021年完成会籍转换,正式代表中国国家队出战。“能够穿上国家队战袍,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戴伟浚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正是大湾区的不断融合给了他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击剑领域,人才交流同样硕果累累。中国重剑国家队前主力队员、九运会亚军陈伟劲是广东清远人,他在2003年受中国香港击剑队总教练郑兆康邀请赴港执教。“当时郑指导问我,有没有来香港做击剑教练的意向,在香港击剑协会从事一些青少年培训的工作,”陈伟劲回忆说,“接到郑指导的邀请后我很快便答应了。”

随后,陈伟劲在香港创办了“剑乐会”击剑俱乐部,培养出了巴黎奥运会女子重剑金牌得主江旻憓。“无论是肢体的协调动作,还是教练灌输的训练意图,江旻憓都做得很好,而且不是一般的好。”陈伟劲说。

全运同心同行

湾区迈向发展新起点

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起点。对港澳市民而言,通过参与和关注十五运会,对大湾区的认同正在强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港澳的发展离不开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支持,而港澳的独特优势也正为大湾区发展注入动力。

此次全运会,大批港澳青年志愿者借助“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深度参与十五运会赛事筹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香港学生谢菲艺说:“这是粤港澳齐心共办的盛会,参与志愿服务,让我感到浓厚的亲切感和强烈的归属感。”

11月2日,在十五运会香港站火炬传递仪式上,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霍震霆是第16棒火炬手。他说,火炬传递这一象征性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三地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我们将共同展现大湾区的活力和魅力”。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光南指出:“港珠澳大桥是硬联通,全运会是软联通。”张光南表示,港澳首次参与承办的全运会,为推动粤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供了难得契机。张光南说:“十五运会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推动粤港澳治理体系对接、公共服务协同、标准融合的国家战略体现。”

粤港澳携手承办全运会 构建大湾区融合新平台

十五运会奖牌“同心跃”的设计,完美诠释了三地融合的理念。这枚融合了大湾区元素的奖牌,代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的花瓣交叠扭转成绽放的同心礼花,呈现 “三花映牡丹,盛世绽芳华”的美好景象,展示了大湾区的融合与活力。

十五运会不仅是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体育赛事,更构建了一个促进湾区融合发展的平台。随着三地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方面合作深化,大湾区将在更多领域实现互利共赢。这场体育盛会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启三地体育事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