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快报讯 记者张晓菡报道 继2006年登陆纽交所、2018年回归A股后,近日,中国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冲刺A+H上市。这家国内最大、全球前三十的医疗器械公司,近年来面临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业绩增速放缓、利润下滑、“低价中标”争议等挑战,本次IPO,公司拟将募资用于继续强化全球化战略,寻求新的增长动力。
业绩瓶颈已现
迈瑞医疗成立于1999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其2024年工业收入是第二名的两倍有余。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过去几年,迈瑞医疗的年收入均在百亿级别。不过,其增长压力已显现,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营收167.43亿元,同比下降18.44%;期内利润为52.33亿元,同比下降超过30%。从A股财报看,今年第三季度,虽然收入微增1.53%,净利润仍延续下滑趋势,同比下降达18.69%。
利润下滑的主因,包括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和价格竞争加剧,导致收入下降及毛利率缩水。目前,公司产品包括体外诊断(IVD)、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系统及新兴业务四大板块。2025年上半年,除新兴业务外,其余三大板块收入均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收入同比下降33.8%;医学影像系统收入同比下降24.9%;体外诊断收入同比下降17.0%。
低价中标项目被暂停
国内增长承压,目前,海外市场成为迈瑞医疗的重要增长引擎。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从约117亿元增至164.3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由38.5%提升至44.7%。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已达83亿元,占总收入比逼近50%。而本次IPO,公司则计划“趁热打铁”,将募资用于全球研发投入、提升销售网络及供应链能力、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进一步明确了其全球化战略布局。
然而,迈瑞医疗产品曾多次卷入“低价中标”争议。今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设备采购项目因“300万元预算、1000元中标”引发关注,中标单位为江西汇仁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中标设备为迈瑞医疗旗下的迈瑞MT8000产品。遭曝光后,该项目已暂停,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全球拥有6697家经销商,近年来约九成收入通过经销模式实现。虽然上述中标单位是否为公司经销商尚不可知,但针对该事项,迈瑞医疗曾回应媒体:“IVD(体外诊断)是一个打包的生意,它不仅有设备,还有试剂。”
据了解,“设备低价中标+绑定原厂耗材”在业内是常见策略。经销商借此提高中标概率,厂商通过后续出售试剂获取长期收益。但若设备报价远低于合理成本、招标文件未明确披露耗材绑定条款、若招标参数高度指向某一品牌,就容易构成隐性排他。过往公开案例显示,迈瑞的部分中标产品曾多次被投诉,甚至出现废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