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汉代最潮的衣服是绿色?
日期:[2018-05-06]  版次:[A2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这两位男子穿着的是绿色交衽长袍,宽袖软肩,饰黑色宽边。

■北洞山戴帽拱手俑,这位官员身穿绿色外衣,拱手而立,神态庄重,且是彩绘陶俑中唯一有戴帽子,推测他的身份较高。

■徐州狮子山的金带钩,亦镶嵌了绿松石。

■江苏大云山汉墓的漆耳杯,绿松石甚至可以装饰在漆器上,这件漆器的两耳也镶嵌了绿松石。

■徐州北洞山汉墓出土时的场景。

■荩草(也称为菉竹),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是一种染绿色的植物。

■马王堆出土的丝织物,图中所呈现的蓝绿色,经过剥色测试,是以靛蓝打底,再加套黄、浅棕和深棕色而成。

■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枚绿松石印章,然而印面尚未篆刻,是一颗无字印,也许南越王赵眜打算留着以后再使用,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徐州东洞山楚王墓的瑟枘,镶嵌多颗绿松石

■凤形铜灯

■陶盒 东汉时期 广西贵县总仓库10号墓出土。

■铜魁 请留意底部的纹饰!

■就是这条裤子!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整理

汉代流行什么颜色的衣服?关于这个疑问,很难解释得清楚。衣服这种介质,在现在发掘的汉墓中的很难保存完好,以南越王墓为例,墓中虽然出土各种丝织物,但基本上都难以辨认了。2007年,在山东东平后屯汉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难得的汉代彩绘壁画,壁画中的人物无论男女,有接近半数都是身着绿色衣服,色彩亮泽。

根据这些出土例子,我们不妨假设,绿色在汉代贵族的心目中也许不是最为广泛使用,但会不会是最时尚的颜色之一呢?《诗经》之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到了东汉曹操在《短歌行》依旧使用了同样的句子,衿为衣领,青青子衿正是指穿着绿色衣服的那个人,可见这绿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汉代君王对绿色的喜爱,更多地体现在绿松石的使用,这些小巧而又鲜绿的绿松石,几乎在各诸侯王墓或者高级贵族墓中都能见到一二,它们多用于镶嵌装饰于青铜器与金器之上,彰显高贵:

总的来说,汉代关于绿色的记载和实物不多,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而汉以后,特别是进入唐代,关于绿色的记载以及衣服的使用就越来越丰富了。

延伸阅读

连H&M的衣服也借用汉代元素?

某天在H&M闲逛,寻觅打折衣服,忽然我的双眼被一条裤子牢牢吸引到无法动弹,并不是这条裤子有多漂亮或多便宜,而是我的职业病又发作了——这条裤子的图案和汉代的一种纹饰几乎一模一样啊!

就是这条裤子!

这条裤子的图案让我的脑回路迅速跳转到西汉时期广西合浦的一份考古发掘报告——合浦望牛岭1号墓。我们看看墓中出土的几件文物: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了,H&M家的裤子和这些文物上的纹饰真的几乎一致呢!不仅外廓形状一致、方向相同,连排列方法的顺序也一模一样,唯一略微不同的是每一瓣里面的细节。这里再贴上局部细节图作比较:

那么H&M家的设计师是真的借鉴了西汉这些文物的元素从而获得的设计灵感吗?这些当然是无从考究且不得而知的事情,其实,今天重点是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墓葬以及这种纹饰的事儿。

广西合浦望牛岭1号墓大约是西汉中晚期的一座大型木椁墓,墓主身份是个谜,从墓中极为奢华的出土情况来看,他的地位一定不低。西汉中晚期的广西合浦地区,刚结束南越国的统治,改由西汉来执掌政权,因此这时期的文化正是南越国残留的汉越文化与更为新鲜的汉文化交融的时候。上文一直提及的这个纹饰,便是在这个时期忽然诞生。

这个纹饰,专家称为“羽纹”,这种纹饰在南越国时期的两广地区均未见过,在中原地区也没出现过,唯独这个时候在广西地区突然出现,这显然是多元文化碰撞的原因。之所以称其为“羽纹”,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上文提及的那个凤形灯具,这个纹饰似乎在模仿凤鸟的羽毛,不过后来也有学者称为花瓣纹。

这个纹饰在广西地区一直流行到东汉时期,纹饰也发生了一些演变,也曾经影响至附近的夜郎国地区,然而之后就没再出现过它的踪影了。

(文章来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