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以蚊治蚊”战基孔肯雅热,可以有!
日期:[2025-08-02]  版次:[A05]   版名:[城事]   字体:【
■研究团队通过培育不吸血的华丽巨蚊,让其幼虫吞噬白纹伊蚊幼虫的方法进行“以蚊治蚊”。林桂炎/摄

为了更为有效地防控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保障市民健康,广东各大城市可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与蚊子斗智斗勇。实际上,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绿色环保高效的蚊媒预防控制方法。广东研究团队最近使用的“以蚊治蚊”法,更是成为了“高科技灭蚊界”的杀手锏。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王彤 龚吉林

杀手锏1

“好蚊子”吃“坏蚊子”

华丽巨蚊幼虫在3周内至少可以吃掉80-100条白纹伊蚊幼虫

近日,新快报记者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副教授、中大蚊子工厂技术总监张东京了解到,其团队正“以蚊治蚊”:一边释放经辐照的绝育雄蚊,让野生雌蚊“绝育”;一边培育不吸血的华丽巨蚊,让其幼虫吞噬白纹伊蚊幼虫。7月30日,张东京带领师生团队奔赴佛山市三水区,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释放了一批华丽巨蚊幼虫。

为何可以“以蚊治蚊”?

张东京科普道,世界已记录的蚊虫种类超过3500种,我国的蚊虫也超过370种,能够传播疾病的蚊主要分布在按蚊、库蚊和伊蚊三个属。在广州,常见的吸血蚊虫主要有白纹伊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还有部分常见但不吸血的蚊虫如华丽巨蚊等。

华丽巨蚊成虫体型粗壮,颜色鲜艳,成蚊腹部有银蓝色和黄色间纹,喙成钩状。这种蚊子不仅不咬人,还可以用来吃白纹伊蚊——它在幼虫期“开荤”,成虫期“吃素”。华丽巨蚊成虫因喙退化,不吸血,在自然界中主要摄食植物汁液和花蜜,有望在防控基孔肯雅热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东京说,白纹伊蚊(花蚊子)是此次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而华丽巨蚊体型比较大,身体呈紫红色,是白纹伊蚊的天敌。

华丽巨蚊幼虫偏好在小型容器中孳生,常见的有人工容器(花盆托盘、水桶、轮胎、塑料瓶)、自然容器(如树洞、竹筒、叶腋)、其他类型(屋顶积水、排水管道),孳生环境与白纹伊蚊幼虫高度重合。

在同一个生活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成为华丽巨蚊幼虫的美食。张东京团队研究发现,华丽巨蚊幼虫在3周内至少可以吃掉80-100条白纹伊蚊幼虫。长大之后的华丽巨蚊不吸血,对人畜不构成侵扰,是名副其实的“好蚊子”。

“以蚊治蚊”如何开展?

7月30日,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塘背村,张东京团队一行14人先仔细排查蚊虫孳生地,重点关注积水容器、沟渠、低洼积水处等易孳生蚊虫的区域,同步开展清理工作。随后,针对存在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他们按照比例释放此前在该地采集、经过实验室培育的华丽巨蚊幼虫,利用其捕食性控制白纹伊蚊幼虫的数量。

大约一周以后,团队将实地评估效果。张东京说,野外环境比实验室复杂,但通过前期研究,团队可以确定它们的食性和食量,希望借此从中长期提高防治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的效率。

杀手锏2

蚊子绝育“核技术”

将不育雄蚊投放到野外与雌蚊交配,使其产下的子代不能发育

除了采取“好蚊子”吃掉“坏蚊子”的做法,有研究团队还会专门培育白纹伊蚊绝育雄蚊,在条件成熟时释放到野外,与野生雌蚊交配,使其产下的后代无法发育,从而有效降低白纹伊蚊的密度。

如何让蚊子绝育?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吴瑜教授透露,研究团队会用核辐射辐照雄蚊,让雄蚊失去生育功能,这种方法称为“昆虫不育技术”。

张东京告诉新快报记者,当一只绝育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可以使这只雌蚊后续一生平均产下的200-300个蚊卵无法孵化。一次偶然的相遇可以杀灭200-300个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中山大学在东莞建立了“蚊子工厂”,大规模培育不育雄蚊,并在部分社区释放进行田间实验,测试区域内,蚊虫叮咬率下降了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蚊虫防治效果(更多内容详见《新快报》2023年7月19日05版《蚊子叮人和血型无关 二氧化碳、体温和气味才是关键》)。

杀手锏3

“灭蚊鱼”开餐

资料显示,全世界可以吞食蚊子幼虫的鱼类不下100种

人们利用“灭蚊鱼”捕食蚊子幼虫的习性,可辅助控制水体中蚊虫孳生。资料显示,全世界可以吞食蚊子幼虫的鱼类不下100种。

最近,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购买了1000尾“灭蚊鱼”,投至广州兰圃园区水体、溪流等区域。园区还计划继续投放5000尾“灭蚊鱼”,定期监测投放“灭蚊鱼”后水体中蚊虫幼虫密度及“灭蚊鱼”存活状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补充投放。

佛山市禅城区的亚洲艺术公园人工湖部分水域也累计投放4200尾鱼苗,包括4000尾鲢鱼、200尾拉利毛足鲈。人工湖相对封闭,水体流动性不强,鱼苗以蚊卵和蚊子幼虫为食,有助于消灭水体中的蚊卵和蚊子幼虫。

涨知识

Q:蚊虫传播哪些疾病?

张东京:蚊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主要包括按蚊传播疟疾;伊蚊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黄热病和寨卡病毒;库蚊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尼罗河热、淋巴丝虫病等。

Q:灭蚊是否导致生态问题?

张东京:蚊虫对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不可否定的作用,保持生态平衡对人类也是有益的。自然界还有部分生物如一些鱼类、蛙类、鸟类和蝙蝠等,以蚊虫或以蚊虫幼虫为食。如果蚊虫灭绝,那么一些相关物种可能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

一般人们所讲的防蚊控蚊,主要针对能够传播疾病的蚊属,把这些传播疾病的蚊虫种群密度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使其无法达到传播疾病的阈值。这些传病蚊虫种群数量的降低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外,目前没有技术、也无必要、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消灭所有的蚊虫。

Q:未来蚊虫可能“全年无休”?

张东京:不可否认,全球气候变化正通过间接途径(如通过影响气候和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和降雨量)造成病原生物时空分布变化。再如,气温上升可能导致病媒生物的适宜生境向极地移动。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一半人口生活在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种群的地方,进一步加剧疾病的传播风险。同时,气温上升也会导致蚊虫在年内活动期延长。

实际上,在热带地区,蚊虫已经是“全年无休”的状态。更引起关注的应该是,全球变暖会使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媒介效能得到增强,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人们应当做好准备,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蚊媒及蚊媒传染病上升的风险及挑战。

Q:日常生活中有何建议?

张东京:首先是做好个人防护,白天外出时涂抹驱蚊剂,穿长袖衣裤,避免被白纹伊蚊叮咬。同时,清除孳生地,定期清理阳台、花盆等地方的积水,防止蚊子产卵繁殖。再者,市民可以安装纱窗、蚊帐,减少蚊子进入室内的机会。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