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宫廷账簿将壁纸记录为贴落画
日期:[2018-12-30]  版次:[A12]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清 市井风情图外销壁纸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里的农耕部分深受传统《耕织图》影响。


■图中鸟类为佛罗里达鹊(florida jay),头顶为蓝色,有蓝色的过眼线,喙为深褐色,背部为淡褐色,翅膀和尾羽为蓝色,尾羽宽大。它们经常飞到地面寻找蜗牛、浆果。(图片来源:壁纸图片由利兹博馆提供)

■图为广州外校商品画作坊林呱画室,约1855年,纸本水粉彩(局部) 美国哈佛大学庇宝地博物馆收藏

作为全国唯一构图完整成系列的外销壁纸,《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共描绘了150多个人物,约50组生产生活场景,人物神态各异,动作生动有趣,极具观赏价值。画面中所描绘小桥流水、农家院舍、道路田埂、画中男女老少细致人微又极富艺术感染力,仿如陶潜文中的 “桃花源”。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历经百日努力

壁纸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回家

“2011年初我去纽约看望外婆,有一天我在纽约市区逛街,恰好路过了一家古董店,店里伙计很神秘地带我上楼看一套壁纸,我一眼就看出这是中国清朝时候卖到欧洲的,店里的伙计当时非常惊讶,说我能一眼看出这是中国的外销品!而这也是我与壁纸的第一次结缘。”湛旭华是英国米德塞斯大学的一名老师,在学校主要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管理的相关课程。

从小在广州长大的湛旭华,对广州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得知这套壁纸的主人——一位美国的百万富翁,在买完壁纸之后因壁纸太大装不进自己的房子里,只能闲置,而委托这家古董店代卖时,湛旭华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我就联系了广东省博物馆,告知了这件事。”原来,早在2009年-2010年期间,湛旭华就做了一个欧盟文化委员会对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项目,也因此认识了广东省博物馆一些老师,后来也就联系到了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示中心主任白芳。

白芳说:“我们馆从2006年开始就在关注海外的艺术品,所以当旭华跟我们说有这样一套壁纸的时候,我们一拍即合,明确表达了希望购藏的意向,并委托她做中间人来回购这套壁纸,然后送到香港进行鉴定。在这期间也有其他几家博物馆来看,但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用我们最大的诚意‘拿下’这套壁纸,因为它产自广东,见证了广州贸易的兴盛,如今它也应该回到这里。”

2011年7月,经过为期百日的努力,壁纸顺利回购,永久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全景画法由郎世宁借鉴欧洲教堂天顶画而来

壁纸是除立轴、手卷、册页、扇面、镜片(镜心)外,另一种独特的装裱形式,仅画心进行简单托撮,依照墙面高低粘贴,画面尺幅往往不一致,可贴在墙壁上也可随时取下收藏。据说我国唐代已有在纸上绘画装饰墙面的做法,至明代造纸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各种纹饰套印的壁纸。

著名戏剧家李渔《闲情偶寄》有记载“糊壁用纸……先以酱色纸一层糊壁作底,后用豆绿云母笼,随手裂作零星小块,或方或扁,或短或长,或三角或四五角,但勿使圆,随手贴于酱色纸上,每缝一条,必露出酱色纸一线,务必大小错杂,则贴成后,满房皆冰裂碎纹,有如哥窑美器。其大块之大者,亦可题诗作画,清乾隆时期,宫廷账簿将壁画纸记录为贴落画”,即可以随时贴上、落下之画,主要是建筑居室内部装饰所用。

当“贴落画” 贴满房间所有墙壁时,可使所有的画面景物连成一体,如若将室内摆设装饰等与画幅内容相联系起来,更让观者犹如置身在真实场景之中,故又称作“通景画”,是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借鉴了欧洲教堂中的天顶画和全景画的形式而移植于清代宫廷内的,最著名的是乾隆倦勤斋壁画,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郎世宁的“新风格”是否影响了中国外销画师?外销画师是当时除了宫廷画师以外最直接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的画家,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东西方在美术领域的艺术交流。

外销壁纸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类型:第一种是“人物风俗”类型,表现人的日常生活以及手工生产;第二种是“花鸟”类型,第三种则是“人物风俗”与“花鸟”的结合,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为主题,如居家、买卖、赶路、打猎、牧羊、过节、游园、戏剧等,配上山石花树,建筑庭园与流水小桥,富有东方情趣的种种生活场景。

农耕部分深受传统的《耕织图》影响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农耕部分所描绘的水稻种植场景,深受我国传统的《耕织图》 影响。中国农耕文明历史悠远,奖励开垦 兴修水利、种粮植桑,为历朝官、吏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耕织图》是作为绘画题材的系列创作,历代《耕织图》较著名的有元代程架本,明代唐寅本、仇英本,清代焦秉贞本、 冷枚本等,乾隆清畸园壁画等。其中,对《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创作影响最大的,当为清代焦秉贞本《御制耕织图》。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焦秉贞奉旨仿照南宋楼《耕织图》绘制《御制耕织图》,康熙皇帝亲自为此图撰写序文 “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张庚《国朝画徽录》赞其村落风景,田家作苦,曲尽其致,深契圣衷。”康熙期间是传教与西学的宽松时期,焦秉贞时任钦天监五官正,向执掌历象的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等学习几何透视绘法,《御制耕织图》便是融合中国传统绘画技艺与西方画法的体现,随后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制耕织图B被制成墨本、白描、木刻、石印等多种版本在民间广泛传播,掀起宫廷与民间对其摹绘的高潮,甚至在陶瓷、 丝织品、木雕、年画等作品中也屡见不鲜,而描绘农耕场景的外销画,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焦秉贞《御制耕织图》的直接影响。

焦秉贞《御制耕织图》对整个清代农耕图像的创作影响深远,但馆藏《乾隆外销壁纸》在艺术风格上, 有其独有的特色所在在绘画构图上, 壁纸采取近大远小构图方法,对人物、景观比例刻画更接近客观现实,有意识地增加庭院空间的比例,突出家庭式农耕生产特色。

延伸阅读

商品画作坊由于需求量大,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绘制,所以一间画铺通常会雇用许多画工,如从《廷呱画室》,可见画中至少有三位画师正在进行绘制的作业。为使生产更有效率,作坊经常采取流水式的分工作业,让每一位画师只负责画整件作品的某一个部分。

一位曾在中国活动的英国人约翰·巴罗(John Barrow,1764至1848年)认为,广东的画家比北京的宫廷画家要好一些,因为他们能够非常精确地为外国顾客制作写实的花鸟画。

他们甚至要求数清鱼身上鳞片的数目,以便很好地在作品中描绘出来。他们还能够复制舶来的欧洲彩色版画,连原作的缺点也一一依样描摹。(注:约翰·巴罗曾任马嘎尔尼的秘书,在中国时间为1793-1794年,1804年出版《中国记行》一书。)

(主要参考文献:陈曦《清乾隆广州手绘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_中的水稻种植文化》、钟瑜平《欧洲上流“中国风”:中国壁纸曾风靡欧洲贵族圈》)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