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AI时代下智慧教育已成趋势 如何让技术成为支持而非控制?
日期:[2019-04-02]  版次:[A24]   版名:[新教育]   字体:【
■廖木兴/图

语文课上,怎样让学生快速透过文本走向文道,与作品、作者、时代对话?英语课上,如何解决语言情境缺失、语言环境不够真实、学生思维难以得到充分锻炼的问题?数学课上,不同层级进度的学生如何学习巩固同一堂课?音乐、美术、创客、德育课程又能与信息化技术碰撞出怎样的火花?3月28日,在广州“智慧教育”学生研讨会上,东风东路小学师生在思维课程工作坊中展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为全国各地数百位教育界专家、校长、骨干教师解答了疑惑。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智慧课堂引导学生探索 针对不同学生分层练习

在思维语文课中,东风东路小学语文科带头人邹建成主任利用平板快捷、高效、易发分享等特点讲课,在40分钟内高效带领五年级学生挑战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通过全文解读与首段内容的重点分析,学生品读文眼的同时感知鲁迅的思想。

思维数学课开始前,王璐老师已进行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一)》的数据调查,通过了解学情,她在课堂上以问题引领学生用几何画板软件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并突破升格教材,引导学生探究凸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时,用平板电脑挑战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分层学生的学习需求。

吴颖仪老师在《Big Big World》主题英语思维课上,运用AI+VR技术让学生与人工智能进行对话,浸入跨越时空之旅感受世界之美;并选取旅行中互动性较强的场景,让学生体验文化冲突、探讨如何应对力。

展示课后,来自江西师大附小的教师表示,平板等设备技术的引入极大提升了课堂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项目探究式学习的需求。

智慧教育是教育改革方向 广州正逐步推广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查吉德指出,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内容等深度融合是信息时代的趋势,也是智慧教育的体现。推进智慧教育也进一步优化升级教育组织方式、教育治理体系:如广州市教研院的智慧阅读项目,聚集学生、机器、学校、家长等要素管理学生的阅读轨迹、分析其阅读兴趣与习惯,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配合中考改革研发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评价体系,使经验式评估变为更科学有效的大数据分析;与高校合作建立的教育决策大数据库,则用人工智能分析处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相对精准、科学的分析报告,同时发布湾区教育指数。

对于多种智慧教育课程、项目的推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表示,智慧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方面它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的过程,使老师教学空间突破教室边界和课堂时限;另一方面,它的关注点仍在学生身上,通过技术让学生更有效、更扎实、更轻负担的学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杰夫也指出,在AI 时代未来育人模式需变革,而智慧学习、智慧教育利用信息化手段,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变革,重构了学生的学习品质,也激发了教师活力。

聚焦

●电子产品进校园,视力怎么办? 近视与户外活动时间更相关

2017年,广州市小学初中高中视力不良率分别为38.4%、70.4%和80.3%,情况不容乐观;2018年国家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对于学生在校手机等电子产品做了严格规定,但智慧学习必备的学生终端是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广州中学建设了智慧课堂,学生人手配备专用平板。吴颖民会长坦言,曾有少数几位学生家长坚决反对孩子在校使用电子产品学习,担忧孩子的视力以及网络不良信息诱惑等问题。他就在面谈中给予疏导:“如放弃使用教学平板,家长和学生无法接收老师课前发送的资料和通知,课堂上也无法有效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需要权衡利弊做决定。”同时,他指出信息化与电子设备普及到各个领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个人难以阻挡;且随着技术发展,网络净化水平会提升,屏幕蓝光问题也将缓解。

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彭娅表示,学校目前共有75个班级,包括73个网络班和六年级在入学时根据家长自主选择的2个非网络班。但在去年的体检中,非网络班的近视率排名全年级第二、第四;并在学校关于近视率发生是否和网络学习直接相关的研讨会上得出“近视率高低更重要相关的是户外运动”。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黄学林主任也指出,足够的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上海市的万例儿童调查中还发现,如户外活动中包含约1小时阳光下的活动能进一步减少近视发生率。

●人脑不如电脑,AI助力下老师如何存在? AI只是技术,老师应坚守“教书育人”

人工智能的应用能颠覆学生应试学习,从过去的经验主义、广种薄收,担忧遗漏知识点而大量练习题目,到现在的题库全覆盖和人工智能测评,第一套题发现问题、第二套题短板打磨、第三套题评估与进一步发现,每一次练习都缩小范围,学习诊断更加精确,从而在短时间内提升学习、题目训练的匹配度,事半功倍。

“智慧教育推广中,学生间阻力不如教师大,不同教师未来面对的困难不同。”吴颖民会长表示,如果有经验的老师无法将经验转化为较成熟的、对学生科学的诊断,将可能落后;而过去驾轻就熟的东西无法使用,则较为被动。老师如何利用技术更好的了解、捕捉学生的问题,更好地利用经验、智慧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和负担学习更多的知识成为关键;平均和特殊情况关注减弱,孩子的个性化关注加强是趋势。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许昌良则认为,AI虽然能促进教育改革,但老师因清楚自己的责任,坚守“教书育人”,只有技术的现代化,没有心理、品格的现代化,人和教育的现代化也没有意义。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校长韩萍则表示,教师要有改革和危机意识,但技术对教学是控制还是支持,需要老师带着爱去教育和引导学生。

●机器与技术局限于应试提升? 技术只是手段 教育应关注未来所需

随着国家从上至下推广智慧教育,部分学校花费不菲,引入了相关设备和技术以提升教育质量;但对于设备中硬件的适用性和软件的实用性考量较少,设备局限于服务备考与训练、提升量化指标,而非素质教育、面向未来的全人教育。

人始终是教育生态的核心,查吉德副院长强调:“智慧教育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教育新样态,信息技术只是教育的一个手段,不能够作为教育的目的。”

吴颖民会长则建议,在现实环境下,一方面关注如何使用智慧教育提升学习效率,教育的变革和进步需要时间;一方面还要思考未来对教育的需要,包括学生未来会遇到怎样的挑战,需要怎样的能力,如何适应未来生活等,有前瞻性的教育首先要关注未来需要什么,学什么可能比怎么学更重要。如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对新技术的敏感性,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等,这些是我们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需要具备的素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