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林若熹: 广东工笔画有真正意义的色彩发展
日期:[2020-05-31]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天堂水

■听琴

■雾里

林若熹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若熹个展再现广东美术馆,作为对中国画创作有着三十余年探索经历的画家,林若熹也对广东工笔画发展脉络有着深刻的观察与见解,他表示,“广东工笔画在摆脱文人画虚淡的审美方面,有真正意义的色彩发展。”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林若熹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无论工笔色彩还是工笔白描, 广东在写实问题上都有正确态度

收藏周刊:能否谈谈近四十年来,广东工笔画的发展成果?在这过程中,广东工笔画在创作探索上,有哪些突破?

林若熹:工业革命的结果是科技文艺进入大众。黑格尔认为资本主义时代就是市民社会。然而纯艺术是仰望星空的事业,与任何社会的人间事业都格格不入。显然,纯艺术是相对而言的。

近四十年来,中国工笔画要解决三个问题:1.色彩;2.写实;3.构成。最重要问题是色彩,色彩中国古代有之,近现代中国画是继文人画之后,文人画恶色喜墨,文人画是中国画之一,把文人画错等于中国画的结果是没有色彩(总体而言)。广东工笔画队伍年富力强,青蓝优异,在以上三方面的成就有:传统青绿造型语言在二居(居巢居廉)撞水撞粉有划时代的发展。“二居”把两类不同质色彩,即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通过没骨的撞技使骨与没骨、水墨与色彩、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从此有沟通,而蔚然广东工笔色彩四十年;岭南画派折衷古今中西,近四十年来包豪斯体系的色彩构成更直接影响广东工笔画色彩;以上两方面使广东工笔画在全国范围来看,在摆脱文人画虚淡的审美方面,有真正意义的色彩发展。具体解决写实问题,即写实不是对物象的表象描摹,而是色彩本身造型。在没有色彩领域中的写实问题,同样存在于工笔白描画,即用笔重于对象形,无论工笔色彩还是工笔白描,广东在写实问题上都有正确态度。

收藏周刊: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工笔画队伍以及水平,处于怎样的位置?

林若熹:广东工笔画的突破:从没骨突破骨,即突破重形轻色。工笔重写实造型而着力于染技,着力于以墨为主渐变分染。而广东工笔在染技基础上正视传统技法的“三矾九染”,“三矾九染”是矿物颜料平面一遍干后又一遍的多次复染;用撞技使两类不同质的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有骨与没骨、水墨与色彩、笔限与非笔限的沟通;突破中国画传统写生与西画写生的界限。

超长锋的拖线笔效果与硬笔无差

收藏周刊:能否对广东工笔画创作提出点意见?

林若熹:广东工笔画是有色彩了,但应从色彩本身造型,而不是被动的被物像色形所左右;写生作为锻炼造型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不等于创作,不过创作可以在大自然中直接获得素材。把造型能力当作表现,这不仅仅是广东工笔画的错误,也是全国工笔画的错误;工笔中的白描画也存在误区,超长锋的拖线笔效果与硬笔无差,只能拖画长线,而不能用笔造型,没用笔造型就不是白描画了;能写生出逼真的标本式图绘,而忘记张彦远的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终画非画,是被对象所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