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百辆无障碍出行专用车下月上路
日期:[2022-06-24]  版次:[A08]   版名:[新公益]   字体:【
■无障碍公交车配有方便轮椅上车的斜坡板。

■地铁的无障碍服务深得残障人士信赖。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多万。

路有艰难爱无障碍,多方合力护送残障人士出行

轮椅可上车,车内配置多种急救设备,线上预约不用再等一两天……6月23日上午,20多位残障人士应邀参加无障碍出行专车服务座谈会,争相表达特殊群体对无障碍出行的急迫需求。

记者从座谈会了解到,为满足行动不便人士出行的需要,由广东省残疾人公益基金会指导,广东省无障碍促进会负责执行的无障碍出行专用车服务项目将于下月中下旬在广州推出百辆无障碍出行专用服务车,为残障人士的出行方式提供有效补充。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摄影:通讯员 黄仲杰

难题

残障人士用车 需提前12-24小时预约

于普通人而言,在广州出行打车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对于残疾人朋友来说,出门时叫一辆可以直接推进轮椅的无障碍出行车,需要提前12-24小时预约。

“十多年前跑在大街上的第一批无障碍出租车因为运营成本高或达到报废年限等原因,早已退出市场。”广东省残疾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广东省无障碍促进会会长麦思明长期关注残障人士出行问题,他坦言,2010年亚残运会期间广州投放全城的200辆无障碍出租车,绝大多数已“年迈退役”,目前市区内运营的寥寥数部无障碍出行服务车,远远无法满足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而除了残疾人朋友,城市中还有许多老年人、孕妇、病人,这些行动不便者也对无障碍出行服务车有迫切的使用需求,供求矛盾由此产生并日益加剧。

无障碍促进会对市内无障碍出行情况做过详尽调研,情况不容乐观。“无障碍公交车配有可起降轮椅的装置,但因使用率不高损坏比较严重,开关也费时费力。有些司机为更多乘客着想,情愿帮忙抬轮椅,但残疾人会因此背负歉疚,可能为此减少出行。”他说,广州地铁在无障碍出行服务中表现最好,但部分早期建成的站点空间有限,无法加装无障碍设施,“地铁‘硬件’有缺失时,会用‘软件’来搭救。”麦思明由衷称赞广州地铁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地铁有电话热线接受残障人士出行预约,无论从哪条线、哪个站上车,无论转多少次,都有专人无缝对接,送上地面。”他说,促进会一份无障碍出行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广州残障人士对地铁的相关设施和服务给予高度评价,满意度几近满分。

但是,进站前和出站后,地面出行如何畅通?这始终是困扰残障人士的无解难题。

破题

多方合力推出 收费细则正在协调中

无障碍促进会在调研中发现,在残疾人专用出租车紧缺的情况下,一批非法营运的“黑车”悄然入市。“在医院、养老院等特殊区域,‘黑车’的生意源源不断。”麦思明告诉新快报记者,违规营运车辆不仅不能保障乘客权益,还因收费高、服务差等原因屡屡损害包括残疾人在内的行动不便者的权益,乘客由此产生的经济、健康损失往往追诉无门。

在此背景下,致力于高质量全方位服务残障人士的省残疾人公益基金会、省无障碍促进会联手推出无障碍出行专用车服务项目,以期填补市场空白,打通出行不便者“最后1公里”。记者了解到,即将推出的无障碍出行专车将使用专为残疾人、老年人定制改装的车辆,这种车由商务车改装之后,可为使用者提供最安全、最舒适的乘车体验。

“能在专用出租车上备一些急救设施,我们出行会更安心。”一位年长者坦言,因为长期困在室内,很多身体羸弱的残疾老年人畏惧出行,担心遭遇突发事件,“有去无回”。

“收费能便宜点更好,残疾人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受邀参加座谈会的20多位残障人士纷纷表达对发展无障碍出行专车服务的期待,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意见和建议。

承接该项目的广东粤章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现场给出答复——已安排!他说,为残障人士和老人、病人、孕妇等特殊群体“量身定制”,不仅加装了适合轮椅自动升降的设备,还配置有多种医疗急救设备,包括自动除颤仪、呼吸机等,今后,还将逐步配备便于在服务过程与听障、视障人士交流的声像装置。

麦思明提出“费用分摊”的思路,“政府、企业、公益机构和个人都出一点,如果一份车费分成四份,残疾人乘车就不会有经济压力。”他表示,收费细则正在协调中,社会各界均有共识共同助力残障人士无障碍出行。

未来

下月上路运营 目前正进行小范围内测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而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多万,二者总数超过3亿。“特殊人群在出行方面享有同其他普通人群平等的权利,构建完善的无障碍出行体系是保障特殊人群平等出行权的必要条件,彰显社会文明发展的高度和温度。”麦思明告诉记者,从一个轮滑的设计,到一款除颤仪的选购,无障碍促进会协同运营公司反复调试,已成功打造三辆无障碍专车并投入重点区域内测。

“我们的专车要服务残疾人和老人,他们使用体验最重要,所以试运车也是集纳意见和建议的‘民声’车。”他说,这三辆专车两个月前已在重点社区和养老院试运行,免费服务人数超过百人,项目组也通过乘客集纳到不少好建议。依照项目组计划和部署,无障碍专车将在优化更多细节后,于7月中下旬全面投入运营,预计首批“入市”车辆超过100辆,将极大提升残疾人的出行便利程度。

座谈会的召开只是无障碍出行服务的开始,如何把无障碍出行服务专车项目不断成熟和完善,进而可以在全省、全国推广,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才是无障碍促进会的工作重点。麦思明透露,广州无障碍专车将实施网约呼叫服务,简化预约流程,提高预约效率。为了将无障碍服务车运营“到底”,项目组还将成立无障碍服务车售后服务点,随时解决车辆更新老化等问题。

虽然对无障碍专车市场的运营信心满满,麦思明仍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无障碍服务车支持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无障碍服务车运营企业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例如对无障碍服务车的经济补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的亏损,给予企业足够的物质支持。同时也希望媒体对这些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多加宣传,提升企业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给予企业足够的精神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路内测的无障碍专车司机,均为复退军人,下一步,项目组还将在能力可及的残疾人中招聘驾驶员和护理服务人员,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实现残健共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