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这一届广东考生依旧很“恋家” “近近哋 返屋企”诉求仍坚挺(1)
日期:[2022-07-11]  版次:[A14]   版名:[数媒+]   字体:【

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增至1076万人,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可是高校招生的难度也越来越高,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应势而生。目前的高考考生缺乏获取全面的高考填报信息渠道,以及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多,高考志愿报考行业付费需求增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7.9亿元,预计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9.5亿元。

这个暑假,新快报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艾媒咨询推出这份《2022高考志愿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描绘出这一届的考生怎么想,怎么选,他们在高考后选择学校、专业、城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及海外深造,是基于哪些现有条件和考量因素。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统筹:新快报记者 梁彧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韵

■制图:廖木兴

考生填报志愿因素依次是:

学校、专业及城市

目前,中国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通信等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且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这类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未来4-5年内仍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报告显示,中国考生志愿填报最关注学校,未来人工智能、通信等行业就业前景广阔。中国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填报考量的因素依次是:学校(80.2%)、专业(66.4%)以及城市(53.2%)。

报告还显示,学校的“金字招牌”还是考生和家长最为看重的考量因素。在面试时,很多企业更看重应届求职者的学校实力、名气、口碑,其次是学校内专业的实力。因此,很大一部分考生都会精挑细选学校与专业。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的所在地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考生的选择,不少人愿意提前进入心仪的城市上学,以便毕业后可以留在当地工作或继续深造。

学校专业城市都要考虑

近半考生希望“离家近”

在选择学校时,考生会优先考虑教学资源。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考生比较看重包括图书馆库存、实验室设备在内的教学条件和设施;54%的考生会考量学校的综合实力与口碑传播;约52%的考生则关注学校的就业率;此外,学校保研率、学校师资力量、学术环境等也是考生会关心的因素。

分析师认为,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考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有利于学生未来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受访者首要考量因素。学校综合实力与口碑是学生未来求职的保障之一。而就业率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学生未来就业的难易程度。

在选择专业时,考生的首要考量因素是个人兴趣。数据显示,在填报专业时,接近62%的受访考生会优先考虑个人兴趣;约59%的考生会关心该专业是否为热门专业;另外,有三到四成的考生会考虑专业就业前景及薪资、毕业深造机会及他人建议。

如果说考生在选择学校与专业时会更多地考量教学条件等教育相关因素,那么在考虑城市时,就业机会就成了大部分人看重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超七成的受访考生表示就业机会是否充足,是他们决定是否要选某座城市的关键所在。

疫情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以及就业市场人数增多,一个城市充足的岗位数量及企业数是保证考生未来的基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有40.8%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自己青睐的城市就业,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一线城市就业机会更多,专业对口性较强,是不少高校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地。

除了就业前景,生活质量也很重要。有近一半的考生会考虑就读城市离家的远近,毕竟学子在外求学不容易,能够在一座方便回家看望父母亲友的城市学习生活,是不少学生的期待。像广东考生这种“离家近,可以回家喝汤”的诉求也依然坚挺。

此外,有约40%的考生会关注所选城市的企业数量与文化氛围。企业数量多代表就业机会多,而文化氛围则关系着课余文化生活,不同性格的人可能适合在有不同文化氛围的城市生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