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广彩发展研究会主办,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湾区瑰宝·广彩华章——粤港澳传统与当代广彩艺术展”在广州塔首层环形展廊开幕。作为粤港澳三地非遗保护与文化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展览以近百件广彩精品作为载体,串联起岭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为公众呈现一场跨越三百年时空的广彩盛宴。
广彩是一门“坐得住冷板凳,方能熬得出真功夫”的手艺
本次展览紧扣“粤港澳、传统、当代”三大关键词,系统梳理广彩艺术的发展脉络。同时,依托场馆特有的环形展廊,巧妙构建起贯穿古今的叙事主线,以“圆环”为载体,以器物为语、釉彩为墨,在光影流转间向观众娓娓道来:唯有深植传统根脉,方能在当代语境中续写广彩百年不熄的薪火。
三大作品展区分别聚焦传统广彩、湾区广彩以及当代创新成果。其中,传统广彩展区以“古韵今辉”为主题,汇聚清代乾隆、嘉庆、咸丰时期的经典藏品,以及司徒宁、王兆庭等名家代表作品,以百年传承的笔触,诉说着岭南工匠的坚守与执着;湾区广彩展区,则以“湾区共赏”为主题,汇聚广州以及香港、澳门艺术家的代表作,生动诠释粤港澳大湾区同源共生的文化生态;当代创新作品技艺展区,则以“时代新彩”为主题,集中展示广彩技法、工具及创新作品等,展现新时代岭南文化传承创新的澎湃活力与崭新风貌。
广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翟惠玲现场介绍,广彩是一门“坐得住冷板凳,方能熬得出真功夫”的手艺。从进厂当学徒的那一刻开始,师傅就通过循循善诱、悉心教导、以身作则为言传身教,让我们知道一代代先辈们一丝不苟的广彩精神;先辈们以“适销对路”的智慧,将中国艺术与西洋审美熔于一炉,创造出中西合璧、独树一帜的美学;当代匠人则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融入新材料、新技法,融入现代设计语言,让古老的工艺与时代同频共振。此次展览的作品,有坚守精神的体现,有“守正创新”的实践,让观众看到广彩并非凝固的历史,而是流动的文化长河。
广彩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广彩发展研究会会长周承杰表示,广彩艺术的魅力,在于其“以器载道”的文化厚度,更在于其“随物赋形”的创新活力。本次展览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外销珍品到当代青年匠人的跨界创作,从广州的传统纹样到港澳的创新表达,系统性呈现了广彩艺术的发展脉络。在策划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两个信念:一是让历史说话——通过乾隆、嘉庆时期的蟠趣碗、琵琶瓶等文物级藏品,还原广彩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使者”的历史角色;二是让创新发声——通过“非遗进校园”和“非遗跨界”的学生作品、跨界合作产品等,展现广彩在当代生活中传承和表达的多元可能。
“变化才是常态,不同时代广彩
都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征”
作为粤港澳三地共有非遗项目,广彩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承载着三地同根同源的文化记忆。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三地代表作品,构建“一器三地”的独特文化对话场景。
其中,广州的广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翟惠玲创作的《文人雅集图》以古代文人雅事“琴棋书画”为主题,精妙地勾勒出岭南文脉的深厚底蕴;澳门广彩制作工艺传承人李溢坡以北宋时期白釉梅瓶为样本进行改良创作的《凤求凰》,运用澳门广彩的釉上彩技法精心彩绘,于细节处尽显中西交融的澳门独特气质。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喆认为,在广彩盛行的时期,它区别于其他陶瓷最主要的地方在于接受西方来样定制的方式以及快速供应的生产效率。这一点跟广州处于沿海地位所形成的包容的文化特点不无关系。“能够快速融合外来文化,是广州相比其他地方都要明显的优势。”
齐喆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认为,广彩作品的工艺擅长精工细作,密集的、繁复的、精致的艺术处理方式跟广州的地理环境有关,“无论是这里的高楼,还是自然植被,密集程度远比广东省外的地方要明显,因此,广彩形成精密的整体风格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色彩方面也是广彩有别于其他釉上彩的主要体现元素。由于这里处于亚热带地区,到处花红柳绿,自然就让这里的工艺美术师们养成了追求富丽堂皇、追求金彩的特点,因此,‘织金彩’是最大的特点。这几个特点正好契合了巴洛克洛可可时期欧洲贵族对高品质的生活的期待。这也是当年广彩能够在欧洲社会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在齐喆看来,广彩最大的特点是岁无定样,它从诞生之初就为市场服务,因而,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式,但它同时又具备一些精神内核,“装饰上的丰满性、密集性、精工性以及色彩上的绚烂性、金彩的广泛使用等。”齐喆同时强调,“从广彩整体的脉络上来说,变化才是常态,不同时代的广彩都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征。”
不能用美术的眼光欣赏工艺
工艺追求的是巧夺天工
广州市广彩发展研究会原会长何青,是一位资深的广彩收藏家,同时也是一位业内认可的广彩鉴定家,他告诉记者:“今天的广彩,为了迎合更广泛的大众,呈现出了明显的美术倾向。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工艺美术,首先是工艺,工艺追求的是巧夺天工,精雕细琢,但不能用美术的眼光欣赏工艺,比如象牙球,层数越多难度越高,难度越高技术水平自然就越高。所以,在今天,工艺美术首先要做的并非天马行空的创新,而是把基础做好,认清工艺美术自身的定位。”
谈及广彩的创新时,何青认为,广彩也有自身的“地方特色”。如果过于创新,跟传统广彩距离太大,那就很难再放到广彩的评价中,只能说是彩瓷。
谈及广彩或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何青则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在一些扶持措施中,除了支持传承人之外,也应该多关注终端的收藏家,比如为收藏家多提供交流展示平台,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
■统筹:李世云 ■采编:梁志钦 管瑜 曾贵真 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