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院教授渠岩做了三个范例
由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协办的“重塑与抵抗——中国艺术乡建新浪潮”分享活动于4月23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岭南美术文献中心举办,活动由广州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吴文洁主持,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院长渠岩作为主讲,分享了他的三个重要艺术乡建项目。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渠岩完成了多个艺术乡建的典型范例,包括他的“乡建三部曲”:用节庆激活乡村的“许村计划”、用民俗延续传统的“青田范式”、用建设回归家园的“周前实践”等。
2007年,“许村计划”的艺术乡建包括乡村物质形态(村落与民居建筑),许村村落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改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艺与民俗)的修复与保护、艺术植入乡村行动(许村国际艺术公社、许村乡村艺术节)乡村启蒙与乡村助学计划、许村经济自救方案(农家乐及民宿经营、许村农场及农副产品加工),恢复乡村精神,以艺术推动乡村复兴,构建乡村文明主体价值,通往“新乡村家园”。
2015年12月,渠岩受顺德区农业局邀请,到顺德杏坛镇做乡村考察。2016年初,渠岩带领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乡建团队正式进入青田,开始了用民俗延续传统的“青田范式”,正式推动青田乡村的复兴实践。
2024年8月31日上午,“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月暨始兴周前艺术公社启用仪式”活动在韶关始兴县城南镇周前村举行。在启动仪式上,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就表示,“周前艺术公社”的启用,不仅是广美在艺术乡建领域的又一次新尝试,也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落实的一次新思路、新实践、新探索。
相较于许村和青田的实践,“周前艺术公社”是在一座旧小学遗存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由此实现了当下与历史的融入与对话,从中彰显了渠岩艺术乡建理念的迭代发展。谈及周前艺术公社营造的初衷,渠岩表示:“我和周前村的缘分始于2022年的11月份,当时受邀在始兴参观交流,十分惊喜于始兴历史遗存和村落遗产的保存状态,很好地避免了城市化的破坏,便萌生了与始兴携手搭建链接当代艺术发展与古村落保护的文化基地,以艺术激活乡村,实现经济和商业价值,以及民生价值和文旅价值。”
吴文洁表示,“艺术乡建道路的艰难,从‘许村’到‘青田’再到‘周前’,让渠岩老师坚持下去的,我想只有他心中所坚定的‘使徒精神’:它是一种态度,它是一种用生命去陪伴的春夏秋冬,它更是一种‘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信念。”
“艺术乡建”作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新范式,既是文化实验,也是社会运动。它揭示了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潜能——不仅是美学表达,更是重构人与土地、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媒介。渠岩表示,“‘艺术乡建’成功的实践需扎根于地方脉络,在文化自觉、生态智慧与社会公平的框架下,探索艺术与乡村共生的新路径。”
“问题意识”在艺术乡建实践与理论生成机制中占有非常核心的地位。提出问题与探索实践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而“艺术乡建”作为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其理论的生成更是深深根植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与反思之中。
渠岩认为,“艺术乡建”不再强调艺术家的自我表达,而强调一种介入社会的精神,不再以文本为特征,而是以行动为中心,是基于社会现状而实施的各种各样的行动实践。(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