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礼来、诺和诺德和赛诺菲一直被称为全球胰岛素“三巨头”。最近,这“三巨头”相继在美国做了同一件事——降价,且降幅达到让人讶异的65%-78%,这被业内认为胰岛素的高利润时代已过,背后可能是胰岛素热潮让步新型降糖药的实质。
■新快报记者 梁瑜
1
美国胰岛素“三巨头”
相继断崖式降价
3月1日,礼来首先打响了降价头炮,宣布其胰岛素类药品在美国全线降价。其中,赖脯胰岛素注射液Humalog(优泌乐)和二代人胰岛素Humulin(优泌林)降价70%,将于今年第四季度生效;非品牌赖脯胰岛素注射液(100单位/ml)的价格将会降至历史最低的25美元/瓶,将于今年5月1日生效;可互换甘精胰岛素生物类似药Rezvoglar(甘精胰岛素-aglr)5支装的价格为92美元,将于2023年4月1日生效。礼来同时宣布将患者每月的自付费用限制在35美元或以下,立即生效。
3月14日,诺和诺德宣布将降低美国市场的胰岛素产品价格,不同品种降幅65%-75%,同时还将降低预充填胰岛素笔、长效和短效胰岛素瓶以及混合胰岛素产品的价格,以使其与各自的胰岛素产品价格相匹配,新价格将从2024年1月起执行。
3月16日,赛诺菲宣布将其在美国广泛使用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Lantus(来得时)100单位/ml的标价下调78%。该公司还将为所有有商业保险的患者规定35美元的自付费用上限,这些措施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
这就意味着,胰岛素“三巨头”最早下个月、最晚明年初,以断崖式降价结束过去的十几年里在美国市场的胰岛素价格连年上涨的趋势。
2
胰岛素等生物药
价格更易受企业制约
在美国,胰岛素的价格自1996年以来飙升超过十倍,三大主要胰岛素制造商赚取了数百亿美元的利润。据一份2019年的报道指出,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南加州大学健康政策和经济中心统计了2007年到2016年主要品牌的胰岛素标价,其间药品价格上升了252%。以2022年看,礼来的赖脯胰岛素Humalog(优泌乐)销售额为20.61亿美元,人胰岛素Humulin(优泌林)销售额为10.19亿美元;诺和诺德胰岛素全年营收约75.02亿美元;赛诺菲此次下调价格的甘精胰岛素Lantus(来得时)2022年销售额为22.59亿欧元。主要收入来源均是美国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生物制药胰岛素产品的价格相对易受企业调控。与仿制药不同的是,生物制药没有仿制药之说,只有生物类似药。生物类似药之所以不叫仿制药,是因为生物药的自然变异性和复杂的生产工艺,导致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只能做到相似,但绝不相同。在胰岛素上,则表现为不同品牌同代次胰岛素之间有差别,患者个体对胰岛素的接受程度也不同,相互可替代性较低,价格受企业制约的余地就更大。
2022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要求医疗保险部分覆盖患者的胰岛素自付费用上限为每月35美元,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而且,美国胰岛素的高价问题一直备受诟病,厂商多次收到多个州的诉讼,指控其利用市场影响力向糖尿病患者收费过高。这被认为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决策,直接促使了胰岛素降价。
3
新型降糖药挤压胰岛素市场
另外,新型降糖药物的出现挤压老一代胰岛素的市场。近100年里,胰岛素一直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而GLP-1受体激动剂的出现打破了胰岛素100年来一线用药地位的局面。GLP-1受体激动剂不仅具有与胰岛素类似降糖功效,还有胰岛素和其他口服降糖药不具备的益处,包括食欲控制、减肥和心血管获益等。第74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班廷奖章获得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Daniel Drucker教授认为,在不久的将来,GLP-1类药物将取代胰岛素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线药物。
近年来胰岛素销售逐年下降,GLP-1类药物市场份额直线上升。随着2019年美国新指南的推出,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201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推出了新的医治标准指南,建议不将胰岛素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并将GLP-1受体激动剂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糖尿病的首选注射疗法。
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市场规模达到131亿美元,占糖尿病药物市场的18.8%;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市场将会在2030年增长到407亿美元。
不过,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也不乏胰岛素“三巨头”影子。诺和诺德在GLP-1类似物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根据诺和诺德2022年财报,“网红”减肥针司美格鲁肽的总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此外,还有利拉鲁肽降糖针(Victoza)销售额17.85亿美元、利拉鲁肽减肥针(Saxenda)销售额15.46亿美元。另一“巨头”礼来的GLP-1受体激动剂度拉糖肽,2022年以15%的增速实现了74.4亿美元收入;其GLP-1新药Tirzepatide去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预计2023年销售额将超过10亿美元。
业内相关人士认为,既然胰岛素降价势在必行,这些巨头将胰岛素让出的利润转给自己的GLP-1受体激动剂,最终自己也没吃亏。
4
对国内企业“出海”或有影响
胰岛素在美国的降价行为,会否影响我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目前胰岛素的调价限于美国市场,但是在中国,国家集采已大幅降低胰岛素价格,受美国降价行为影响近期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较低。
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举行了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采购品种主要针对第二、三代胰岛素,共计80多个产品,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
其中,礼来的优泌乐25和优泌乐50降幅为73%,集采后单支价格为18.89元。患者日治疗费用降至1.89元/天(按照3支/月计算),月治疗费(以30天计)56.7元,已远低于美国患者每月3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1元)的自付价格上限。通化东宝董秘3月16日对《中国经营报》表示,礼来的胰岛素即使(在美国)降价70%后,价格依然大幅高于国内的胰岛素价格,毕竟集采后,国内胰岛素价格在全球都算低价了,因此不会对国内胰岛素市场产生影响。
但是,美国胰岛素价格大幅降价后,或对国内胰岛素企业到美国市场发展和扩张产生较大影响。
据悉,通化东宝、甘李药业的胰岛素产品正忙于“出海”。2月初,通化东宝宣布称,人胰岛素注射液已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受理。甘李药业也在2月底发布公告称,公司的生物类似药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受理,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业内相关人士认为,国产胰岛素厂商需重新评估海外市场竞争格局、重新制定竞争策略和扩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