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影响广东多位著名艺术家;曾提出要办百岁个展
再过两个多月,就是著名艺术家黄永玉的百生日,按照他原来的计划,两年多前开始筹划的“百岁展览”估计就能跟观众见面。让人十分惋惜的是,黄永玉先生于6月13日3时43分与世长辞,享年99岁。
与黄永玉先生认识二十多年的著名雕塑家许鸿飞,接到这样的消息时,表情异常沉重,他告诉新快报记者:“黄永玉是一位时刻保持好奇心,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的艺术家。”
曾用版画的手法创作广州“全景图”
许鸿飞的雕塑工作室“石磨坊”,是黄永玉先生提议起的名字,现在在石磨坊里,挂着多幅黄永玉先生的作品,其中包括《花城》,这是黄永玉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用版画的手法创作的广州“全景图”,通过以花城为背景、以木为载体,将早期的花城风貌定格在画中。
许鸿飞说:“他对广州印象很好,我们每次聊天都是用粤语的,他比较喜欢广州的茶楼文化,每次来广州,我都会带他去有代表性的茶楼走走,坐坐。”
许鸿飞:他教会我用幽默的眼光看事物
许鸿飞回忆,最近一次见黄永玉先生,是在2021年,“跟黄老已认识了二十多年,每一次跟他交流,都能得到不少的启发。”许鸿飞激动地说,“我的‘肥女’系列雕塑能够走向世界,全因为他。”
许鸿飞清晰记得,那次见面,98岁的黄老行动依然利索,思维也很清晰,“刚见面便问我最近在忙什么,突然有一种老师检查学生作业的感觉。我庆幸过去一年做了不少作品,办了不少个展,于是逐一给黄老过目,黄老对我的多件作品表示赞赏,尤其对《陈独秀与李大钊》和《九天逐梦》十分肯定,而对我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杨根思》,则建议参考古希腊布德尔的作品《弓箭手》那种视觉聚焦的雕塑语言,人和动作以及气势的统一,他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很受启发。更难得的是,黄老对具体的一些地方提出了建议,逐一指出哪里需要简练,哪里应该概况”。
许鸿飞说,黄老的艺术触觉依然十分敏锐,而且思维敏捷,当时自己听得很入神,没想到黄老现在还能这么认真而且具体地对他的作品提出宝贵的意见。随后,黄老告诉许鸿飞,说自己正准备一百岁的个展,“我98岁已经过了5个月了。”黄老记得很清晰,而且一再强调他希望能拿出全新面貌的作品展出,不想“倚老卖老”。
在知道黄永玉逝世的消息之后,许鸿飞沉痛地表示:“他是一位时刻保持好奇心,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的艺术家,他教会了我用幽默的眼光看事物。”
谈起黄永玉对自己艺术的影响,著名画家陈永锵曾在采访中也透露过:“1979年时,我刚刚31岁,黄永玉看了我的作品和诗句之后,一针见血地评价过我,‘阿锵,你生活算是感性的,作为艺术家就应该如此,但我同时又觉得你理性多于感性。你感性很强大,但理性更强,本来这样的性格对于艺术家并不是好事,但你是由衷的。所以,你应该这样坚持下去’。也因为这样,我一直率性为之。”
组画《阿诗玛》被公认为黄永玉的成名作,这套组画采用我国传统水印套色木刻的手法,细腻、生动地体现出人物的情调与民族的风味。这套作品在1956年引起广泛关注。著名版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郑爽曾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提到,自己当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就是一组水印木刻作品 ,受黄永玉先生的《阿诗玛》组画影响,为童话故事《马兰花》刻了一组插图,而且得了5分(最高分)”。
多次创作生肖邮票
黄永玉除了成名作,还有一系列“高光”时刻,作为1980年中国发行的首枚生肖邮票,中国首枚“猴票”(庚申年),正是出自黄永玉先生之手,时隔36年,黄永玉再创作“猴票”,而在今年,中国邮政1月发行的兔年生肖邮票,也出自黄永玉先生之手,一度也引起广泛关注。
说起猴票的问世,不能不提及黄永玉的“伯乐”邵伯林。作为著名邮票设计师的他,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对师长黄永玉一向十分尊重。1979年1月1日,邵伯林提出请黄先生画一组动物邮票,黄永玉一口应允,并提出建议:“为何不发行一组生肖邮票呢?”邵伯林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遂将此建议向邮票发行局领导汇报。双方约定,过一周再来取稿。
1979年1月9日,黄永玉将画稿交到了邵伯林手上。邵伯林看着这只充满灵性、活泼可爱的“猴子”,欣喜不已,随即汇报给领导。而后相关发行单位正式将“关于拟发行猴年特种邮票的请示”上报邮电部,文中写道:“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希望和出口需要,我们考虑在每年春节发行一枚‘年票’,图案是十二生肖,即猴年发行一枚‘猴’为主题的邮票……明年是‘庚申年’,按照‘五行’的说法,即金猴年,故我们特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名画家黄永玉同志设计了《猴年》特种邮票一枚,画面就是一只金猴,拟在明年春节前发行。”
人物介绍
黄永玉
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农历)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凤凰县城,土家族人。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
■新快报记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