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品读广东历代状元榜眼探花书画
日期:[2023-06-25]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明 陈献章行草 《中国书法全史·广东卷》

■行书,庄有恭。图来自书法网

■伦文叙(传),释文:南风吹上石门舟,又到西华寺里游。记得联舟此相送,而今空有雪盈头。菊坡美术馆供图

■林召棠 释文:造道逢源资深自得,蕴真惬遇即事多欣。菊坡美术馆供图

■李文田 释文:应物有方居难则易 发言可咏下笔成篇。菊坡美术馆供图

■朱汝珍书法,释文:范文正公书《伯夷颂》深得前人笔意,盖正书易俗,而小楷难于清劲有精神。如斯人不必以书立名于来世也,然翰墨乃工如此。菊坡美术馆供图

■商衍鎏 竹石图 释文:横空老竹势参天,太古娲皇不计年。风雨无端飞上指,可能载入米家船。菊坡美术馆供图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万里挑一的状元,可谓是人中之龙、天之骄子,其荣耀显赫,简直登峰造极。王维、柳公权、文天祥、张孝祥、翁同龢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状元,也是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日前,在广州菊坡美术馆里,“鸿胪传唱第一声——明清状元、榜眼、探花书画展”中展出近百幅明清士大夫书画作品。我们能从作品中看出,明清进士以上的文人大家艺术的造诣。其中,就有来自广东的状元包括明代状元伦文叙、清代状元林召棠等。”

状元榜眼探花中有墨宝留存者 几乎皆为书法名家

据史料可知,从唐代开始迎来广东第一位状元之后,历代文状元来自广东的有九人,榜眼八人、探花九人,武状元则有五位。榜眼,是专指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探花”虽然代表了第三人及第,名位在“状元”和“榜眼”之后,但“探花”与“状元”“榜眼”一起统称为“三鼎甲”。如鼎之三足,撑起了科举考试这一选才大鼎。鼎甲是进士之首,是最具代表性的群体。“探花”同样是天子门生,是一甲及第,是十分难得的荣誉,也是成千上万举子梦寐以求的目标。

在有记载的来自广东的状元、榜眼、探花中,有墨宝留存者并不多,而有留存则几乎皆为书法名家,例如清代的三位状元庄有恭(番禺)、林召棠(吴川)和梁耀枢(顺德),还有“榜眼”朱汝珍,以及“探花”李文田、陈子壮、商衍鎏等。

知名书法理论家黎向群介绍,清代以来,广东涌现了三位状元,分别是乾隆年间的庄有恭(番禺)、道光年间的林召棠(吴川)和同治年间的梁耀枢(顺德),他们的道德文章一直为世人称道。他们的书法艺术,各有胜场,颇负时誉。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为世人所遗忘,始终未能引起后人足够的重视。庄有恭为乾隆四年状元,书学董其昌,出入颜真卿、赵孟頫,笔法圆而能方,雄秀劲健,气韵在王文治之上,为乾隆帝赏识;朱九江的学生梁耀枢,同治十年状元,书学王羲之、欧阳询、赵孟頫诸家,能作蚊足小字,书法以雄浑遒丽见长。庄有恭、梁耀枢两人仕途得志,忙于公务,卒于任上,皆享年五十多岁,传世之作不多见,艺术个性亦不够鲜明。相比之下,林召棠的仕途失意,毕生的精力奉献于教育事业,中晚年潜心书学,颇有建树。

清远籍的朱汝珍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朱汝珍工诗文,善书法。书法兼学王、柳、欧风格,而又自成一家,尤以楷书见长,其书端正圆润、遒劲清秀,与状元刘春霖、探花商衍鎏、传胪张启后的作品配成“四屏”,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在海内外有相当影响。

陈子壮擅长草书 商衍鎏以帖入法

探花陈子壮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与唐代韩愈、张九龄,南宋文天祥齐名。陈子壮擅长草书,其《张秋即事诗轴》纵笔取势,为典型的清初书风。

来自番禺的商衍鎏则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探花,也是清末民初书法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从赵孟和柳公权入手,以帖入法。在取得功名后,逐渐涉猎篆、隶、魏碑等碑派书法。在书学上,商衍鎏以帖学为根本,视碑派书法为营养。叶恭绰赞之曰:“得力于褚颜,故天骨开张,而姿态颖秀,与俗尚之剑拔弩张者异。”

值得一提的是,让人不曾想到的是,明代陈献章,清代吴荣光、谢兰生、吴大澂、梁鼎芬、康有为等书法领域赫赫有名的大家,则皆为进士。

然而,进士虽然不及“三鼎甲”,但进士也是万里挑一,所谓“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翰林院成了士大夫的梦想,也成了官员们的进身之阶。进士,是科举的终点,也是仕途的起点。

在清代的政治舞台上,许多飞黄腾达的人物,都是由进士出身的,即使不做官,进士也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仕为翰林官者,不仅升迁较他官为易,而且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例由翰林官为之,因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多蒙优待厚遇。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