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菜品琳琅满目又实惠 不少社区居民来就餐
日期:[2023-09-07]  版次:[A03]   版名:[新快观察]   字体:【
■天河南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

■天河南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内,多位长者正在用餐。

■华林长者饭堂的公告栏。

新快报记者“探店”长者饭堂

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长者饭堂、海珠区南石头街长者饭堂、南沙区蕉门河社区长者饭堂、增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近日,随着越来越多长者饭堂“官宣”欢迎社区居民前来就餐,长者饭堂逐步进入年轻人的视野。长者饭堂饭菜的味道如何?价格划算吗?近日,新快报记者前往多个长者饭堂“探店”。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杨喜茵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体验

价格实惠环境较好 来吃饭的年轻人不少

晚饭饭点时,南沙区南沙街道蕉门河社区长者饭堂内涌入了数十位食客,其中多数为年轻人,甚至有一家人一起来吃饭的。

这家饭堂的菜品琳琅满目,有20多种菜式可供选择。新快报记者点了香菇鸡块、肉炒西蓝花、清炒四季豆,加上一份白米饭花费22元,价格与其他快餐店相当。

据南沙街公布的补贴标准显示,长者就餐餐标为15元,市餐补3元、区餐补3元、街餐补5元。也就是说南沙街户籍长者只需自费4元即可。

海珠区的南石头街长者饭堂是较早开始“社区饭堂”运营模式的长者饭堂之一。两荤一素一汤12元、三荤一素一汤16元。据该长者饭堂的负责人廖俊说:“今年3月份,我们的‘为民饭堂’开张后就做长者配餐。我们的价格实惠且环境较好,附近小区的快递员、公交车司机等知道这里有社会餐,口口相传,就都来这里吃饭了。现在社区居民就餐量占总就餐量的二三成。”

按量备餐避免浪费 部分饭堂需提前订餐

目前,广州对非长者人士开放的长者饭堂数量较少。社区居民去上述两家长者饭堂可以直接就餐,而有的长者饭堂则需要提前预订。

节瓜肉丝、榄角蒸鱼、炒青菜、猪红汤……新快报记者从荔湾区金花街长者饭堂张贴着的一周菜单上看到,饭堂周一至周五均有午餐及晚餐供应,每餐提供两荤一素、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合理,每天菜式不同。在这用餐,社区居民每餐只需13元。

“社区居民也可到饭堂用餐,但需要预订,现金结算。”金花街长者饭堂工作人员表示,饭堂每天会根据预订量进行备餐,避免浪费,因此有需要的居民要提前一天以上订餐。由于面向社会开放,金花街长者饭堂还可加菜、加汤。“加养生汤水13元、煎鸡蛋1元、卤鸡蛋2元、卤鸡腿4元、卤鸡翅4元,加餐也需提前预约。”金花街长者饭堂工作人员说,“每周四推出养生汤水,本周的推介是花旗参炖竹丝鸡。”

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

更多居民到长者饭堂用餐,有助于饭堂长远发展

社区居民涌入长者饭堂吃饭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网友认为,长者饭堂应是专供老人吃饭的地方,如此之举有挤占资源之嫌。也有网友认为,居民按原价购买,并未享受老年人专属补贴,并无不妥。

饭堂优先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

南石头街长者饭堂负责人廖俊表示:“我们优先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长者与其他社区居民就餐时间也不冲突,长者一般11点多就来了,有时候来就餐的社区居民看到人多就打包带走。”南石头街长者饭堂还专门为非长者开辟就餐区域,社区居民也会礼让老年人。

当前,不少地区长者饭堂运营面临压力,有长者饭堂负责人就坦言:“长者饭堂需要一定的就餐量才能维持营收平衡,量太少就支撑不了。”该负责人表示,如果就餐点交通便利,就餐量就有保障,但运营机构无法自主选择场地,自己去租赁成本太大。

免费送糖水吸引老人前来就餐

位于黄埔区鱼珠街颐康中心内的长者饭堂采用自建厨房的模式。步入长者饭堂,环境宽敞明亮,开放式厨房烹调过程一目了然,但用餐的老人不多。

“目前我们长者饭堂运营能力大于就餐人次。希望越来越多长者到我们这来就餐,不过长者到这里要过马路比较麻烦。”该负责人说,为了“跑量”吸引更多老年人前来就餐,鱼珠街定期会在颐康中心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为下辖的每个社区点配备了管理员,会向长者宣传助餐配餐服务。

为了招揽“生意”,海珠区凤阳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从7月开始,在凤阳街南珠社区长者饭堂、凤阳街叠彩园社区长者饭堂、凤阳街西畔里社区长者饭堂,周一、周三、周五中午时间段为各位长者免费供应解暑西瓜或糖水,以此吸引更多老年人前来就餐。

每天300个老人就餐量才能保本

日前,广东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在上线“广东民声热线”时就表示,“经调研和测算,长者饭堂做长者助餐服务,平均要达到每天300个老人的就餐量才可实现保本和微利。因此要发动有需求的老人积极走出家门到长者饭堂就餐。同时,欢迎周围的居民来就餐,人数达到一定的量,有助于提升服务的质量和丰富菜式。”该负责人指出,更多的居民到长者饭堂用餐,有助于长者饭堂更加可持续和更加长远发展。

建议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付舒:

可探索“公益化+市场化”运营模式

近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广州社区养老模式比较分析及展望”篇章中指出,根据调研数据,从需求侧来看,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较大的多项服务中,就餐配餐服务排在免费定期体检、文化娱乐教育之后,位列第三。助餐配餐服务在社区养老服务知晓率之中也排在前列。

《蓝皮书》作者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付舒提出,为实现长者饭堂提质增效,可以根据辖内老年人人口状况、用餐服务需求、服务资源、服务半径等因素探索“公益化+市场化”运营模式,鼓励将长者饭堂升级为社区食堂,拓展就餐群体至周边社区居民以及商业楼宇等。

针对长者群体注重公益性,对于其他有用餐需求的群体可按照市场价格收费,以此增加餐饮企业参与助餐服务积极性,提高长者饭堂的自身造血能力。也可以设立开放式厨房,让长者可以观看食品的加工过程,参与膳食制作,增加互动和信任感。

在监管方面,她提出,市级层面的为老服务平台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助餐服务进行全流程监管,并对异常行为起到预警功能。在助餐点配备智能系统,提供自助点餐和预订点餐等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就餐服务,提升长者饭堂服务效率。推动长者使用优待卡、社保卡、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多种便捷支付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数说

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底,全省共有“长者饭堂”2401家。预计到2023年底,广东全省长者饭堂将增至3000家以上,基本满足村(居)老年人长者饭堂就餐需求和老年人就近用餐需求,到2025年底,实现长者饭堂城乡全面覆盖。而广州已建成长者饭堂1121个,市民可通过“穗好办”查找到就近的长者饭堂。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