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带火了江门,《隐秘的角落》让湛江广为人知。因为长寿粤语情景剧《七十二家房客》,广州客村吸引各方来客。广东一直备受影视界青睐,很多电影、电视剧都在广东取景拍摄。近日,记者前往几个影视作品“同款取景地”打卡,感受一个“有戏”的广东。
跟着《七十二家房客》打卡广州客村珠影
“六度打卡,这里承载了我的童年与青春”
《七十二家房客》2008年开播,讲述20世纪40年代在广州西关太平街生活的72家房客的故事。如今,这部长寿粤语情景喜剧历经15年走到第19季,总集数突破2320集,是一家人饭桌前最好的陪伴。这些年,剧中的主要演员基本没变,他们像一家人陪着观众一路走来。这部剧的用户关注度和忠实度非常高,大部分观众观剧时长都有10年以上,他们纷纷表示,剧中的人物就像左邻右舍般熟悉。
这里的场景“熟悉得就像自己家”
位于广州客村珠影星光城附近的《七十二家房客》拍摄基地自2023年8月起开放,票价30元,满足粉丝观众前来打卡的愿望。
2023年12月30日,元旦假期的第一天,深冬时节雨纷纷,但阻拦不住粉丝观众的热情,1000平方米的基地现场挤满了人。剧组工作人员来哥告诉记者,平常周六日拍摄基地并不对外开放,“今天是周六,又是元旦第一天,所以前来打卡的人特别多。”他笑言,2023年8月基地开放之初游客更多,当时众多粉丝观众慕名而来,基本都要排长队等候,“1000平方米的拍摄基地,实际布景面积是700多平方米,容纳百来人参加已经算拥挤了。因此基地刚开放的时候,很多人都要排队等候4小时,长的话甚至要6小时。”不过来哥坦言,这样的火爆是预料之中,“从前还没有开放的时候,就有很多观众表示想进片场,有时候几十人等候在基地门口,只为看一眼主演。”
来哥是《七十二家房客》的美术师,他透露,除了剧中的各式场景,拍摄基地还专门为粉丝设置了一些具有羊城特色的“景点”,诸如旧书店、“太平街”牌坊、红灯笼店铺等。玩得兴起的观众也会邀来哥一起拍照留念,“很多来参观的观众说,对这里熟悉得就像自己家。我们听了也很开心。”他还透露,当初开放的时候,来了不少忠实老粉丝,更有3位90岁高龄的老奶奶在亲人的陪同下特地来打卡。
来到基地,感觉自己就是戏中人
“在电视里看到警察局、金医生的诊所都很大,没想到现场原来这么小。”不少前来打卡的粉丝如此感叹,不过,这不妨碍他们“入戏”,不少人走进裁缝铺,摸着各式衣服,学起剧中角色,拍照留念。一些女粉丝看到搓衣板和洗衣木盆,忍不住上阵实操一番,“现在都是洗衣机的年代了,用这个原始的方法洗衣服,让人想起从前的日子。”
有趣的是,当天到现场参观的几乎都是00后、90后。他们告诉记者,这部剧是自己的下饭神剧,“从小看到大,不来这里打卡,都对不起自己的童年。”小卢已经是第六次来基地打卡,“当知道基地开放的时候,我立马冲来。之后每次有新的场景添加,我都会再来一次,今天早上是我第六次来。”对于小卢而言,对《七十二家房客》的感情没有任何一部剧能相比,“可以说,这部剧是我的一种执念,它承载了我的整个童年和青春期,也承载了我对爷爷奶奶的感情,来到基地总让我想起和爷爷奶奶一起看剧的日子。”“机车少女”小橘子也打卡基地两次了,她酷爱开机车和运动,不过来基地的时候,她显得特别安静。专门穿着旗袍前来的她,充满浓浓的仪式感,入戏很深,“从第一季追到19季,我曾经多次梦到自己就在《七十二家房客》里面,和剧中的人物融为一体了。来到基地,感觉自己就是戏中人,像做梦一样。”
来自广西的小黄表示,自己对广东特别是广州的印象,基本都来自这部剧,“现在毕业来广州工作,从没觉得这座城市陌生,因为《七十二家房客》,我很久之前就对广州很有兴趣和充满感情,因为一部戏爱上一座城。”
跟着《秘密图纸》打卡广州龟岗大马路
《秘密图纸》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黑白国语电影。影片中,在广州龟岗大马路东山酒家门前实景拍摄的那场戏只有150秒、二十多个镜头,却是全剧一个关键。画面中,喝早茶的人进出茶楼,街道上熙熙攘攘,骑楼街景和大榕树凸显了粤府特色。影片中还能隐约看到“穗东理发厅”,那是当时东山响当当的名店。
家住东山署前路的明哥今年40多岁,有一次在新河浦社区参加文化活动时看了《秘密图纸》,觉得好亲切:“原来那时的王老吉茶凉卖三分钱一杯,电影里的东山口还历历在目,东山酒家的招牌没了,但它门前的斜坡还在,那些民国时期的小洋楼还在。”明哥告诉记者,春节快到了,龟岗大马路一带会像过去一样开设临时性花市,小洋楼在鲜花的掩映下,特别有味道。不少街坊和年轻人都会来这里,边看花市,边逛“片场”。
跟着《羊城暗哨》打卡广州惠如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谍战片《羊城暗哨》轰动全国。这部在广州实地拍摄的影片,让众多国人认识了羊城。海珠桥、越秀山、永汉路(即北京路)骑楼在电影里都有出现,广州百年老字号茶楼“惠如楼”也是一个重要取景地,此起彼伏的粤语“烧卖”“大包”叫卖声、红线女的粤剧名唱段《搜书院》为影片增添了特色,大受观众喜爱。
因为看了《羊城暗哨》这部老电影,广府文化爱好者东哥仔细研究了一番惠如楼的历史文化。惠如楼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旧址在中山五路、原来的艳芳照相馆左侧,现在的五月花广场(原新华戏院旧址)对面。如今艳芳照相馆搬了,新华戏院没了,东哥对此不禁唏嘘。2018年,惠如楼的百年招牌以品牌授权经营的模式悄然复生——惠如楼在广州白云机场开店,人们得以重新品尝这“广府味道”。对此,广东老字号专家委员会委员饶原生表示,惠如楼“惠己惠人,素持公道”“如亲如故,长暖客情”的商业精神和“食在广州”的专业水平应该传承下去。
跟着《狂飙》打卡江门三十三墟街
“满大街的‘强哥猪脚面’,看得人眼花缭乱!”
2023年,《狂飙》热播,火爆全网。故事聚焦一线刑警安欣和黑恶势力高启强长达二十年的生死搏斗故事,展现了扫黑行动中的黑白较量和复杂人性。这部剧让广东韶关籍的实力派演员张颂文人气飙升,也带火了电视剧取景地——广东江门。
“满大街的‘强哥猪脚面’,看得人眼花缭乱!”这里是江门老城区三十三墟街,也是《狂飙》里的“旧厂街”。剧中高启强和安欣偶遇的街口、强盛小灵通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连店铺名都一模一样。
记者走访时发现,即使只是一个寻常无奇的周末,来打卡《狂飙》的游客依旧热情不减,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取景地打卡点和《狂飙》周边,“强哥”“大嫂”的人形立牌、大幅海报出现在各式店铺门前。
《狂飙》取景地“徐记面馆”附近一名商户老板告诉记者,“徐记面馆”原来是经营毛巾生意。“《狂飙》拍完以后,他们把剧组的装修拆掉了,继续卖毛巾,没想到电视剧火了,他们又按照剧里的样子重新装修,改做猪脚面了。”
剧中的“强盛小灵通店”实际上是一家文具店,如今店主也在招牌下挂着“强盛小灵通”的横幅。一名知情人士指着剧中出现过的“越南咖啡”店:“《狂飙》火了,这家店的租金也狂飙,从500元/月涨到了12000元/月。”剧中高启强、高启盛兄弟交谈的“级级石”附近,记者发现很多游客在此停留拍照,最夸张的时候,平均每级台阶都站有三个人在拍照。
如今,这条街上随处可见一份旅游休闲街区地图,由蓬江区人民政府白沙街道办事处创作,里面特别标注了“狂飙打卡路线”,包括8个《狂飙》取景地。
记者体验了其中一家“强盛猪脚面”,店内座无虚席,猪脚面味道也不错。不过,也有《狂飙》的热心粉丝告诉记者,“过度商业化的包装,让人找不到戏里的味道。如果三十三墟街能更自然和生活化一些,相信慕名而来的观众感觉会更好,也愿意再次前来打卡。”
跟着电影《栀子花开》打卡广州华农广工
电影《栀子花开》2015年7月上映,主打90后的校园故事。片中不少戏份在广州取景,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等多所高校。譬如,李玟饰演的老师和男主角许诺谈心的画面就是在华农取的景。
近日,记者前往华农实地探寻拍摄取景地——华农第三教学楼旁的大草坪。华农的钟同学表示,这个草坪在华农里非常出名,平常很多同学都会过来这里拍摄。但是《栀子花开》上映至今已经很多年了,可能现在几届新同学不太了解。平常会有传媒专业的同学到这里拍摄作业或者毕业设计等。而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取景地——图书馆、教学楼六号楼,校内保安表示,“目前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访客登记,有部分校外游客进校参观,平常也有附近学生或游客进入校内鹿其林酒家喝早茶。”
热议
“影视+文旅”如何双向奔赴?
借助影视IP赋能,文旅融合成为众多城市吸引游客的新方式。广东青年导演潘钧认为,影视和文旅要完美融合,首先影视作品要有足够的热度,甚至是现象级爆款,才能拉动和支撑拍摄地的文旅开发。其次,拍摄地的景点要密集,不能太零散、单一,否则打卡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太高。此外,后续的经营要跟上,不然很容易“有始无终”“昙花一现”,“要让前来打卡的游客更有参与感和沉浸感,而不只是一个拍照打卡点。比如,有些开发得不错的地方,会帮游客拍摄短视频,让观众化身剧中人。”
对于目前“影视+文旅”融合得不错的江门三十三墟街,有文旅专家认为,借由《狂飙》的火爆,预计IP热度将持续一段时间。然而,当热度褪去时何以为继?专家建议,江门可利用著名侨都的优势,打造更多具有江门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体验,以吸引游客并延续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江门要注意保护好自然和历史遗产,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文图: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 邓毅富 贾典 高镛舒 实习生 詹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