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加快产业科技创新,各部门锚定高质量发展亮目标表决心
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上,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多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发言,介绍2024年聚焦加快产业科技创新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和安排。
广东省发改委:
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
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会上表示,2024年,省发改委决心围绕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狠抓工作落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艾学峰介绍,在抓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创新布局方面,广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推进深圳光明、东莞松山湖、广州南沙三大科学城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优化布局,构建深港河套和粤澳横琴“两点”、广深港和广珠澳“两廊”的创新格局。
在抓实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方面,艾学峰提到,目前国家在广东省布局大科学装置10个、工程研究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129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广东将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计划清单,重点抓好国家“十四五”规划布局广东省的5个大项目,推动“鹏城云脑”网络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积极探索在重大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沿途下蛋”,服务产业发展。
艾学峰介绍,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省发改部门将发挥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机制作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问题,并组建重大项目督导服务组,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由省跟进服务、1亿元以上项目由各市跟进服务,扎扎实实推动这批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见效。
广东省教育厅 :
持续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2024年高质量发展,教育何为?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表示,广东省委以2024年1号文发布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系统部署教育“八大工程”,凸显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强决心。广东将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以高质量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朱孔军介绍,广东将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校际互补、群体共享的教育格局。在去年全省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61万个基础上,加快推进公办优质学位建设,今明两年将新增公办学位学前教育13万个、义务教育80万个、普通高中13万个。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加强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安排43.5亿元推进高等教育“冲补强”,争取新增3-4所优质本科高校、1-2所博士学位授权高校、3-4所硕士学位授权高校。
同时,持续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省教育厅将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构筑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底座。深入实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长基计划”,加快培养集成电路、工业软件、涉外法治等各类战略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今年力争新增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10个左右、转化创新成果2000项以上。
此外,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最前沿。省教育厅将深入实施 “百千万工程” 教育行动和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组织12所师范院校纵向帮扶15个欠发达地区、227所县中结对托管帮扶,全面提高乡镇“三所学校”和县中办学水平,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广东省科技厅:
把创新落在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今年省科技厅将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夺取高质量发展的开门红和全年胜。
龚国平提到,去年,广东在推动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取得显著成效。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 ”连续4年全球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数量双双超过7万家,企业创新活跃成为广东经济的特色长板。
龚国平提到,新的一年,省科技厅更加明确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具体而言,坚定不移把创新落在企业上、产业上、 发展上。发挥应用场景多、产业配套强、成果转化快的优势,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同时,夯实产业发展源头根基。聚焦产品研发“根技术”,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增加源头技术供给,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此外,壮大产业发展动力引擎。在芯片、软件、工业装备、新型储能、海洋科技等领域实施一批旗舰项目,在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等领域布局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发展搭台赋能。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全球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助力“硬科技”企业快速发展。
龚国平同时表示,新的一年,省科技厅更加关注服务企业,让企业在产业技术攻关中“唱主角”,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同时做好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店小二”,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任务,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如鱼得水”的最佳创新创业环境。
广东省工信厅:
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门将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奋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涂高坤表示,工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广东依托“链主”、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建成5家国家级和4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600多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超4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产业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涂高坤表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广东将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推进“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璀璨行动”等重大工程,新建更多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
涂高坤提到,去年,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工业作为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为支撑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作出重要贡献。工信部门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制造强省建设全过程,推动广东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大省真正挑起大梁。涂高坤表示,在定目标方面,2024年将推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合理增长加厚经济底板。出台政策方面,在落实“制造业当家22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基础上,出台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等政策,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优环境方面,全力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保障,推动科技、人才、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向制造业倾斜配置,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制造强省建设。
■统筹: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刘艳爽 李应华
■摄影: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