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英德市石灰铺镇友联村积极探索乡村运营试点:“特色产业+创意农业”激活乡村经济价值
日期:[2024-05-28]  版次:[A10]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作为英德市2024年推荐的23个乡村运营村之一,友联村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打造“特色产业+创意农业”融合发展模式。

■创美茶园曾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茶园。

整合土地资源,引进公司打造马铃薯、丝苗米基地,通过人才库、资源库对接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推动“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农文旅产业项目落地开工,促进三产融合……作为英德市2024年推荐的23个乡村运营村之一,友联村加快探索乡村运营,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打造“特色产业+创意农业”融合发展模式,激活乡村经济价值,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整合资源库人才库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友联村土地资源丰富,全村耕地总面积5733亩,其中水田2628亩,旱地3105亩,主要种植水稻、冬瓜、麻竹笋、花生、玉米、甘蔗、蔬菜、红茶等农作物。

土地是乡村最大的资源,友联村围绕土地资源做好产业文章。2023年以来,友联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锦禾500亩马铃薯示范基地、丝苗米种植基地,通过人才库、资源库整合,对接销售渠道,带动劳动力就业70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万元,促成马铃薯销售50吨。友联村对接英德市浛洸联益米厂,积极配合推进广东省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壮大丝苗米产业,2023年共计落实丝苗米种植2000多亩,提高种植户收入2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万元。

“土地是乡村最大的资源,但自产自销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友联村党支部书记王齐才举例说,去年友联村马铃薯的价格是每斤1.7元左右,今年下降到了不到1元,农户收入大大减少,“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就得靠乡村运营。”

为此,友联村积极整合相关资源,一方面联系当地乡贤老板,争取打通由村直达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市场的销售渠道,将特色农产品直接送到广州江南市场等大型市场,减少中间环节,增加产业利润;一方面与人保财险清远分公司合作,通过人保公司的客户资源销售马铃薯、紫薯、丝苗米等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稳定销售价格。

服务好龙头企业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友联村距离圩镇仅约5公里,不仅耕地多,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林地面积超过1万亩,气候、土壤、环境都是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的理想场地。多年前广东省重点农业企业创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洞头村组打造创美茶园,曾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茶园。

春末夏初之季来到创美茶园,一行行茶垄整齐美观,茶园道路周边种植着樱花、紫荆花、桃花等花木,空气清新,环境宜人。

结合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龙头企业资源,友联村大力推动“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推进英德创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伴山云栈”项目开工建设,打造茶旅结合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我们开展乡村运营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做好特色农产品产业,一条腿就是做好农文旅产业。”王齐才说。

“我们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已经形成,接下来要延伸到第三产业,围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做文章,主要是做好农旅、民宿两个板块。”创美农业负责人介绍,在农旅板块,通过与旅行社合作主动引进游客;在民宿板块,打造伴山云栈项目,涵盖生态旅游、研学、茶文化体验等创意农业功能,促进三产融合。“我们已经对接了一个千人旅行团的项目,目前正在计划路线,改造一些设施,加大接待能力。”据悉,伴山云栈项目是石灰铺镇乡村振兴示范带主要项目之一,可带动友联村及附近村民参与茶叶种植、加工等产业发展。

友联村迸发的发展活力是英德市探索乡村运营的缩影。去年10月,《清远市实施乡村运营推进兴村富民方案(2023—2025)》出台后,英德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进乡村运营工作,2023年、2024年累计选取46个村开展乡村运营工作试点,运营村依托各自资源优势,以农业发展为核心,通过“农旅+研学”、种养殖、网络经济、社会服务等模式推动乡村运营落地见效,为乡村建设到乡村运营提供了一批生动样本。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