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出“1+3”组合拳,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发展
为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更好支持广州产业发展,广州正式印发实施《广州市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3”政策》(简称“‘1+3’政策”)。5月31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介绍了相关情况。广州支持产业园区开展REITs(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单个企业补贴最高500万元。
每年工业用地供应量不低于1万亩
陈键华表示,“1+3”政策是首次由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多个部门协同联动制定,制定覆盖工业用地、工业厂房、工业园区等多个维度的政策体系。“1+3”政策中的“1”是《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包括3大部分23项内容;“3”为3个“若干措施”,分别为《关于推动工业用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工业厂房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21条具体举措。
“1+3”政策重点实施“130”和“51520”工程。即到2028年,广州每年工业用地供应量将不低于1万亩,约占年度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30%;要打造5个特色标杆工业园,推动15个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推动20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
“1+3”政策实施“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工业厂房体系保障、工业园区提质升档、产业园区运营企业培优培强”等四大行动,全面提升产业与空间载体资源适配有效性,打造节约、集聚、高效的空间格局。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1+3”政策的一大亮点是聚焦工业厂房供给和产业需求错位的痛点,运用“供需适配”巧解“不等式”,建好工业企业“安居房”。例如,对于龙头骨干类型的大中型企业,着重打造集设计、研发、创新、运营、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工业综合体”,突出“大企业供地”的集聚性。对于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高成长中小型企业,着重强化专用型厂房、可租可售工业厂房等供给。对于小微企业及新孵化项目,着重建设只租不售、租金合理的产业保障房,确保“小企业租厂房”价廉物美的灵活性。
“1+3”政策还创新“工业物业弹性租期”“产权分割”等举措,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允许直接进行产权分割转让;对于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允许“先租后让”租赁期减至半年。
支持产业园区开展REITs试点
陈键华表示,接下来广州市工信局将联合有关部门,按照统筹到位、奖励到位、补贴到位、配套到位、监测到位“五个到位”,确保“1+3”政策实施效果。
在资金奖励方面,广州每年安排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其中,市财政对每个特色标杆工业园最高可奖励5000万元、每个低效工业园最高可奖励2000万元、每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
在补贴方面,广州支持产业园区开展REITs(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对成功发行基础设施REITs产品的原始权益人发放一次性激励补贴,单个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加强工业厂房的电力、通信、环保、供排水管网、供气管网、安全、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工业园区的千兆光网、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