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广州考古上新两本重磅图书
日期:[2024-06-09]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南汉二陵》

■《南汉二陵》内页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内页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广州考古新书推介会,6月7日上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举行,图书《南汉二陵》和《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正式与公众见面。近年来,广州考古陆续出版了多种图书,展示广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最新成果。

《南汉二陵》

南汉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自后梁贞明三年(917)立国至北宋开宝四年(971)亡,凡55年,历三世四主。本书介绍了襄帝刘隐和高祖刘岩康陵的时代背景、调查和发掘经过、结构、随葬器物和墓主,并对南汉陵墓的制度与等级,随葬的哀册、玻璃器和陶瓷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附录收录了南汉二陵出土陶瓷器和玻璃器的科技检测报告,以及昭陵和小谷围岛上其他南汉遗址的发掘简报。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馆员、本书主要执笔人全洪介绍,南汉二陵发掘后不久,即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为广东省首批大遗址项目,是广州考古也是五代十国考古的重大发现。《南汉二陵》的出版,是20年来对南汉二陵考古发掘成果的整理和总结,对南汉乃至整个五代十国的发现与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康陵是我国考古发掘揭露的五代十国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园建筑基址。陵墓分为地上的陵台和地下的玄宫。陵园营建形式特别,玄宫上方的圆形方座陵台、神墙四隅的子母角阙、陵前的廊式建筑,这些都为历代陵寝所不见。

南汉二陵虽经历多次盗扰,仍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康陵出土的哀册文碑是国内考古发掘中首次出土的完整哀册全文,伊斯兰玻璃器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七种陶水果象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最早实例。德陵器物箱出土的青瓷器属于官窑制品,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是南汉二陵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的图录,以时间为轴线,以考古成果为核心,重构广州五六千年的人文历史画卷,是广州考古、南汉二陵博物馆取得的一项重要新成果。本书始终坚持以观众为中心,使用了大量考古发掘照片、加入考古场景以增强现场感,尽可能完整呈现包括出土年份、地点和遗迹单位在内的展品信息,向观众讲述了精彩的“广州故事”。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长、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本书主编易西兵认为,本书不仅是对广州考古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广州考古的一次致敬。他认为,要了解广州的过去,了解岭南文化起源、发展及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体系的历程,这本图录应能提供很多帮助,值得考古爱好者、广州历史文化爱好者细细品读,并期待本书能为推动广州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广州打造四个“文化品牌”有所贡献。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多年来在广州市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发掘出土的各类文物数以万计,主要是陶器、石器、瓷器、铜器等。全书分上、下两册,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曙光肇启(先秦时期)”“番禺都会(秦汉时期)”“广州名城(三国-明清时期)”“近代沧桑(近现代)”四个单元,收录各种文字资料和图片。“本图录凝聚了几代广州考古人的心血和汗水。”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将近年出版的图书做了集中展示。

(潘玮倩 穗文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