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致敬父亲
日期:[2024-06-16]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文学家朱自清的《背影》,对与父亲相见情形的描述,从细节处看父与子之间的不可言表的深刻感情,可算近代文艺的经典,“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假设朱自清也是一位画家,他会如何表达对父亲的这般感情?

艺术家眼中的父亲,确实与其他人有些不同,因为他们把饱含的真挚感情通过画笔形象化,使得观者能够通过画面,直观地感受到父亲的形貌。

尽管古今中外,表达父亲的题材似乎远不如母爱的多,但细细梳理,也着实不少。这一期,我们不但邀请到了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璜生、著名画家史国良、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展览处处长杜松儒回忆父亲的点滴,还梳理了古今中外父亲题材作品,包括齐白石、徐悲鸿、罗中立等,岭南的艺术家潘鹤、杨之光以及近年许鸿飞、刘思东也都有过父亲题材的创作,西方更有丢勒、伦勃朗、塞尚、杜尚、毕加索等。

我们试图较全面呈现古今中外艺术家的父亲形象。让我们通过故事与作品,一起向天下父亲致敬!(收藏周刊编辑部)

本版图片素材源自丰子恺画作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 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

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 许鸿飞 汪晓曙 卢德平 叶其嘉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梁志钦 曾贵真 管瑜 邱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