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每一张都如此动人!中外艺术家笔下的父亲形象
日期:[2024-06-16]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吴为山《父亲》

许鸿飞《父亲》

潘放《沧海一声笑——雕塑大家潘鹤》

■杨之光笔下的“父亲“形象,该作为作品《儿子》试笔。

■罗中立 《父亲》

■刘思东与弟弟流野先生合作,为父亲刘济荣造像。

■毕加索《艺术家的父亲》 纸上水彩

■达利 《父亲的肖像》

■丢勒《父亲像》

■杜尚《父亲》1910年

■塞尚 《读报的父亲》1866年

■伦勃朗《父亲》

回顾中外美术史,不少名家都有过为父亲塑像的经历,有些画家甚至很早就把父亲作为早期学画的“模特”,例如毕加索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画了父亲的肖像,尽管一些名家在学艺上遭到父亲的反对,例如伦勃朗、塞尚等,但他们依然通过画笔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父亲形象。岭南很多艺术家也不例外。由此,和本文一起看看他们作品里的父亲形象是怎么样的?

1

“为父亲塑像,有一份特殊的意义”

在西方美术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画家极少有以亲人为对象创作的作品,所以,目前所知,可能较早为父亲画像的画家为齐白石,他父亲齐以德于1926年去世,齐白石怀着悲痛的心情,在1927年为父母亲画了遗像。几乎与齐白石时间相近,徐悲鸿也为他过世的父亲徐达章画了一张肖像,徐悲鸿自幼在父亲徐达章的启蒙下学习绘画,临摹吴友如的《点石斋画报》石印界画人物成为少年徐悲鸿的必修课。1928年,在徐悲鸿留法学成归来后,他决定用油画的手法为父亲画像,也许在他看来,用写实油画的技法表现父亲,可以满足思念之情。

此后,闻立鹤在1979年表现父亲闻一多的《红烛颂》也成为了美术界的经典,而国内画家表现“父亲”的题材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罗中立创作于1980年的《父亲》,虽然表现的对象并非罗中立自己的父亲,但由于他采用了超大尺幅、超写实的油画表现手法,把一个历经沧桑的农民形象深刻地展现了出来,这幅作品传达出的气息一度被认为是大多数农民父亲的共同形象。

与上述不同的是,雕塑家吴为山在1993年创作的雕塑《父亲》时,其时父亲仍然健在,吴为山曾言,“自我记事起到他去世前的几十年间,父亲都是我的人生老师。”他父亲曾撰诗如此勉励他,“求医失路笑难关,从艺有期莫等闲。坐井观天终是小,大江放眼快扬帆。”在吴为山看来,“父亲的诗不仅在当时对我产生了激励作用,也一直是我人生前进的号角。”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漫画家丰子恺则画了不少父与子题材的作品,但他更多的是侧面表达父子关系,与直面父亲形象的描绘有所区别。

在岭南的艺术家中,著名雕塑家潘鹤在早年学习雕塑的时候,就曾为父亲塑像,获得了父亲的首肯。有趣的是,后来潘鹤的大儿子潘放也创作了《沧海一声笑——雕塑大家潘鹤》雕塑,而著名画家杨之光曾以作品《儿子》“试笔”为名,画了一幅《父亲》。广州市美协主席刘思东与弟弟流野先生也曾为父亲刘济荣画过一幅《父亲》。

近年来,雕塑家许鸿飞也创作了一件《父亲》,他曾坦言,自己从小对艺术和雕塑的热爱也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去武汉出差,带回来一个石膏像给我做礼物,当时石膏像是很少见的东西,我十分喜欢,现在回想起来,父亲送给我的那个石膏像,或许就是我雕塑艺术生涯的开始。”他说,现在身为雕塑家为父亲塑像,有一份特殊的意义。

2

伦勃朗画了多幅父亲

毕加索15岁便为父亲画像

在西方艺术史,为父亲画像的情况显然要更多,目前能看到的,早在15世纪,艺术家丢勒就画了多幅父亲像,其中有两幅,不但看出了丢勒绘画技艺的进步,同时也看出了其父亲在不同时期的面容与面貌的变化。此后,十七世纪的伦勃朗一生画了大量的肖像画,他的父亲就曾多次在画中出现。

被誉为现代主义艺术之父的塞尚,出生在银行家的家庭,但他喜欢画画的兴趣并未得到父亲的支持,但后来父亲去世留下大笔遗产,为塞尚后来探索艺术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虽然很多人知道杜尚,是因为他的那件用小便池做成的现成品作品《泉》,但杜尚在此前也是一位极为出色的画家,而他笔下的《父亲》受到了塞尚的影响,是印象主义到现代主义转型过程难得的一幅作品。与之类似的还有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达利,达利的作品以天马行空的超现实为著名,但他笔下的《父亲的肖像》尽管谈不上写实,但在表现主义的塑造下,一位风度翩翩的父亲形象依然十分明朗。

立体派代表人毕加索在少年时期受画家父亲的影响,很早就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他创作于15岁的《艺术家的父亲》,已经体现出了深厚的学院派绘画功底,把父亲形象塑造得十分扎实。

还有很多艺术家有过为父亲塑像的经历,包括费欣、大卫·霍克尼等等。艺术家与其他人表达对父亲的看法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把父亲形象视觉化,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形象感受到后辈对父辈的恭敬之情。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