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林广豪报道 6月13日,赣粤高速公告,长城人寿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权,持股比例由4.9921%增至5.0001%。今年以来,长城人寿已举牌4家A股公司。分析认为,长城人寿“利差损”压力较大,多次举牌核心原因在于以权益手段增厚投资收益,预计公司整体偿付能力构成整体权益继续增持的核心掣肘。
记者注意到,在权益市场震荡、监管鼓励险资入市的背景下,长城人寿举牌屡屡成为业内的焦点。去年6月,长城人寿举牌浙江交科和中原高速,今年1月举牌无锡银行,5月举牌江南水务和城发环境。此外,险资今年还有一例举牌,为紫金保险举牌华光环能。
长城人寿相关负责人向新快报记者表示,举牌A股上市公司,主要是看重几家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通过举牌不仅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有效缓解了自身资产配置压力。
华创证券金融业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师徐康表示,从行业和个股特征来看,被举牌方具有高ROE、高分红、高股息等特点,契合险资风格。长城人寿传统险占据绝对主位,2023年健康险/分红险占比仅8.1%/7.6%,利润来源主要由利差构成,预计受长端利率下行影响,“利差损”压力较大。
数据显示,长城人寿2023年和今年一季度净亏损分别为3.67亿元和3.55亿元,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4.12%、3.34%。今年一季度末,长城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75.66%、151.31%,分别环比下降14.95个和8.9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分红险红利实现率是保险公司过往经营能力和投资水平的体现。据本报此前报道,长城人寿27款分红险2022年红利实现率均不低于100%,但2023年仅有4款不低于100%。
徐康表示,长城人寿整体偿付能力仅高于监管红线50%,且存在小幅下行趋势,预计构成整体权益继续增持的核心掣肘。预计结构化调整与增持红利资产,将是权衡偿付能力与投资收益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