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睡个好觉”成为奢侈品(1)
日期:[2024-06-24]  版次:[A12]   版名:[数媒+]   字体:【

助眠家居产品成主流、助眠保健品年轻化……

“消费者花钱买好觉”撑起千亿规模睡眠生意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平均清醒次数为1.4次。随着社会整体对睡眠健康重视程度加深,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通过购买助眠产品或服务来改善睡眠质量,由此催生了千亿市场规模的睡眠经济。

与此同时,由于国民睡眠问题类型多样,睡眠产品企业针对失眠、睡眠质量差、睡眠环境不佳等问题推出了多种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助眠家居产品仍占消费市场主流,助眠保健品的消费者群体则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同时还衍生出了新型助眠服务“哄睡师”职业。然而,在用户体验端,不少消费者认为,“睡眠经济”存在问题主要有夸大宣传、产品实际助眠效果弱等。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睡眠经济”目前成为行业发展蓝海,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当前“睡眠经济”存在一些乱象,仍需要有关部门强化监管,以规范营商环境。

01

超九成受访者出现过睡眠问题

超六成消费者愿意花钱买好觉

“明明很累很困,但就是睡不着。”这就是白领阿文(化名)的睡眠常态,她告诉新快报记者,刚毕业工作的时候是主动熬夜追剧,因为工作了一天,感觉只有晚上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后来熬夜久了,工作压力大了,发现想睡却睡不着。

如今,“睡个好觉”已成为当代国人的奢侈品。当前,困扰国民的睡眠问题类型较为多样。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睡眠健康产品创新及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显示,超九成国民经常或偶尔会出现睡眠质量问题,仅5.8%的国民从未出现过睡眠质量问题;国民出现的睡眠质量问题中,睡眠浅、入睡困难、易醒等问题成为困扰国民的主要睡眠问题类型。此外,长期睡眠质量不佳,还带来皮肤状态变差、黑眼圈加重、出现皮肤问题、记忆力下降以及情绪不稳定等严重后果。

面对漆黑漫长的夜晚,为了快速入眠睡个好觉,阿文做过不少尝试:从数羊、听相声、喝酒、跑步、调整作息,到购买有助眠效用的家居产品、保健药品、智能产品等。随着社会整体对睡眠健康重视程度加深,越来越多消费者和阿文一样,开始通过购买助眠产品来改善睡眠质量。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居民选择使用助眠产品或服务的比重明显增加,63.2%的中国国民有考虑且会购买助眠产品的意愿,有49.2%表示有考虑且会购买助眠服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中国国民面对睡眠问题的处理方式较多,除了从自身出发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调整情绪,助眠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逐渐显现。

02

闯进千亿市场规模的睡眠生意

企业争相入局,产品愈加多元

消费端对各种助眠及提高睡眠质量的产品需求增加,为睡眠经济行业带来了商机。在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背景下,近年来,睡眠经济行业发展进入快速期。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6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955.8亿元。随着睡眠产品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产品类型不断增多,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艾媒咨询预估2027年将达6586.8亿元。

睡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背景下,众多企业争相入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经营范围与“睡眠”相关的企业共计63824家。从分布区域看,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其中广东省以9435家位居榜首,占总数的14.8%。从注册资本看,中国睡眠产品相关企业规模较为多元化,睡眠产品行业大中小型企业分布较为均匀。

入局企业数量的增加推动市场竞争加剧,睡眠产品也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由于国民睡眠问题类型多样,睡眠产品企业针对失眠、睡眠质量差、睡眠环境不佳等问题以及睡眠监测需求推出了多种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涉及家居硬件、医药保健品、科技产品、食品饮料、辅助性小商品等。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睡眠产品不断科学化、品质化、智能化升级为消费者带来了更舒适的使用体验。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中国“睡眠”产品相关专利数量新增趋势显著,其中2020年与2021年新增数量最多,分别为2734项、2867项,专利涵盖睡眠监测、智能睡眠用具、抱枕床垫等,为睡眠经济市场注入创新势能新活力。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 韵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佳熳

■制图:廖木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