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师生期待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
日期:[2024-10-22]  版次:[A16]   版名:[新教育]   字体:【
■腾讯元宝AI生成的一张展示AI教育未来趋势的图片。


■AI早已进入大中小学生的课堂,成为教师的强力“助教”。10月17日,音乐教师王琪在广州开元学校(西校区)展示跨学科创新课例,课堂中运用了人工智能教学平台。 (受访者供图)


AI技术成为今年诺奖“大赢家”——

近日,备受关注的2024年诺贝尔奖相继公布。有媒体指出,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授予了与AI研究密切相关的成果。新快报记者留意到,AI早已进入大中小学生的课堂,成为教师的强力“助教”,不少学生正是在校园学习中接触到了人工智能。作为正深刻感受人工智能变革的大、中、小学师生如何应用AI,对AI持有怎样的观点呢?新快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师生对AI(人工智能)的理解及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运用。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 邓善雯

实习生 熊雅彤 蔡嘉嘉

学生

“主动学习AI知识是大势所趋”

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记者了解到学子们对人工智能展现出较大的好奇心与热情。在他们看来,主动学习AI知识是大势所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越发明显。AI技术受诺奖青睐,也体现了这样一种环境。”番禺高级中学高一的吴同学认为AI能够为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学习支持,而且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在考题中也频频出现。比如,2024年广州高考语文作文就以AI为题,讨论如何正确应用人工智能。“学生应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课等途径,主动了解AI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些前沿技术能适应考情的变化,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面,还能帮助我们掌握新颖的考点和知识点,对于在考试中提升表现非常重要。”吴同学说。

不过,不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感知还停留在工具使用层面。就读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师专业的钟同学说,目前运用AI主要是为内容创作类的工作起到辅助作用。比如,他在学习课程中运用“文心一言”为作业寻找答题方向和解题思路。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大二学生Annie则会运用AI润色文案,修改错误代码。“以往我们用搜索工具查资料,现在发现使用人工智能会更精准、更快速便捷。”Annie表示,如今使用AI能轻松完成文献的筛选,AI给出的答案通常附带信息来源和相关文献,而以往则需要在知网等平台搜寻很久才能找到切题的论文。

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们表示,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大多是靠自己摸索。钟同学说,虽然老师也会讲授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但讲授方式略显生硬,以理论为主。而在教育较薄弱的地区,人工智能在课堂的“存在感很低”。惠州市博罗县某小学五年级的庄同学告诉记者,课堂中还未出现过使用人工智能的例子,甚至很少提及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

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生活,是受访者们共同的愿景。Annie表示,期待在课堂中老师能够针对不同情境问题、范例,分析和评价相应的AI技术与算法,教会学生应用AI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与其津津乐道AI成为诺贝尔奖大赢家,不如仔细思考其中原理,思考如何利用其更好地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教师

AI变“专家”分析生成课堂报告

10月17日,在广州开元学校(西校区),音乐教师王琪把音乐与科学巧妙融合,借助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的创新课例。

“音乐学科中蕴含了科学原理,如声音的高低、强弱等,与乐器的物理机制紧密相关。”在《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一课中,她带领学生探讨声音的科学原理及其在乐器中的应用。王琪说:“这节课把智能平台引进课堂当‘助教’,让师生借助AI划词百问、AI虚拟问答等应用进行探究与交流,也能通过‘大模型’加持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在她看来,有了AI的加持,即使不是科学老师,也能便捷、专业地完成跨学科备课。

记者还了解到,AI甚至能成为教学专家,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需开启手机的录音功能,记录下课堂的真实情况,并将音频文件上传至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便能够得到一份自动生成的课堂分析报告。广东省教研院副院长、“5G+智慧教育”项目负责人李海东告诉记者,“以往教师做教研活动,更多地凭借课堂经验来认知自身有哪方面需要改进,或是请专家、名师助力教研。现在通过数据分析的形式,让教师直观感受课堂效果,基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大大提高了教研的效果和针对性。”数据报告就像一份课堂“体检报告”,清晰地展示各项教学参数达成度,教师可根据报告进行反思归因,改进教学。对此,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中学校长余显义深有体会,他说:“我们的老师就像突然有了一个伴随式的教研专家,随时可以把课堂上的问题精准地指出来,老师常态化的课程不断改进,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专家

教师要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AI观

“本年度诺奖对AI技术的青睐属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科学的重点突破通常源于学科的交叉,而AI技术与基础学科的领域交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庄辉平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大量数据训练的AI交叉技术在基础科学领域展示出不可比拟的效率。他相信,未来的科学研究将会与AI技术形成更紧密的联系,推动相关领域更快发展。

庄辉平关注到,目前最新的AI科技(如大模型技术)已经深入教育领域。对于老师来说,合理运用AI可以实现教学多样性,让课堂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比如,AI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除了增加教学趣味性,还可提高学生专注度和空间理解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而对于学生来说,契合的AI技术能提高学习主动性,成为“第二个老师”。庄辉平举例说,如果同学们有英语口语的练习需求,但因为“社恐”不敢向老师同学求助,此时可以运用语音类大模型实现一对一自主练习,通过语音分析技术评价、纠正发音。

他指出,当前AI在教学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这需要教育部门、科研人员、学校等多方共同推动。他建议,“教师要不断学习,如定期参与专业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让学生接触到世界前沿AI科技,驱动学生开展科学探索的兴趣。”

而学生该如何运用AI为自身成长助力?庄辉平认为,AI的爆发式发展大幅降低了人们使用最新科技成果的门槛,学生可充分利用其优势,但需避免过度依赖。“比如,生成式大模型可作为预习等辅导工具,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新的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AI技术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获益,比如生活规划、时间管理、社交辅助等,对打破信息差有重要作用。但要注意多信息源头获取知识,避免过于依赖而疏于思考。”他提醒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树立正确的“AI观”,让学生意识到AI是辅助工具,而非偷懒神器。同时,需让学生规范使用AI,不可出现作弊或违法行为。

如何服务学习和教学,AI怎么说?

AI会对教育产生何种影响?AI如何更好地服务学习和教学?记者向AI提问,听听TA的看法。

●文心一言(使用文心大模型3.5):AI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通过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它还能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如自动评分、课程安排等,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更好地服务学习和教学,AI应持续优化智能推荐算法,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供即时反馈和激励,同时保护学生隐私和数据安全。

●豆包:AI对教育影响深远。它能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定制学习方案;丰富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学习内容。为更好服务学习和教学,可利用AI进行智能辅导,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推荐合适资源。还能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效率。让AI与教育深度融合,能为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虽为不同的智能体,但它们都给出了关于AI赋能教育的美好畅想,这也正是人类发明AI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未来。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