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扩大 形式创新 传播广泛 舆论热度高
新快报讯 12月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闭幕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将大会特点归纳为影响力扩大、更加全面,形式创新、传播广泛、舆论热度高。
徐伟新介绍,本届会议共有600多位中外嘉宾与会,重要参会外宾人数超过往届,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举办了60余场各种形式的活动,新闻传播运用视频、音频、文字、海报等多种形式,涵盖中文、英文、法文及多种小语种,让人目不暇接。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杨涛介绍了外宾出席情况、发言要点和大会反响。他表示,本届会议,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国际嘉宾应邀出席,其中总统总理级前政要8位,部长级政要12位,还有来自各国政界、学界、企业界、新闻界知名人士。本届大会参会外宾人数超过往届,充分说明“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逐年提高。
杨涛说,与会国际嘉宾还认为,“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这一重要平台有利于中外交流思想、碰撞智慧,为减少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读懂赤字”,为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世界百年变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冯炜表示,这是一场思想盛宴,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加深友谊与情感的好时机。93岁的国创会创始会长郑必坚讲话时的感人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就是一个例子。在这个变乱交织的时代,能否读懂中国,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关乎人类前途与命运。“我们将以这次大会为新起点,更深刻领会中国进一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更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帮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冯炜说。
会场直击
从“多元一体”读懂中国
中国让世界听到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声音
12月4日,作为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中六大平行研讨会之一的“读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共同发展”平行研讨会拉开帷幕。这也是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中首次出现“读懂中华民族”这一关键词。与会嘉宾围绕“多元一体与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共同发展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两大核心议题展开讨论,试图寻找答案。
从人类文明的出现到觉醒,直至今天世界文明格局依然是轴心时代的文化遗产,如何在差异之上建构一个融会贯通、和平发展的文明秩序,是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民族的重要面向。
“我们谈论多元一体与共同发展,是读懂中华民族的重要基石。”对此,巴基斯坦前总理沙希德·阿巴西非常认同,“我的国家历史也非常悠久,在我们国家中也会有不同民族共存,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所以如何实现民族的共荣以及如何实现多样化中的统一,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学习的课题。”
沙希德·阿巴西认为,尊重和信任是上述问题的灵丹妙药,这也适用于所有国家解决民族共荣问题。“中国有56个民族和平共存,尊重信任、兼容并蓄的理念让民族之间汇聚成共同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周树春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已故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曾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重大学说,倡导美美与共的文明观,强调在多元一体格局中展现多样性。”周树春认为,中国让世界不断听到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声音,恰恰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文明辩证法。
在他看来,在多元一体中造就强大生命力,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经验;在多元多样共生共进,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中国正以“多元一体”的中国智慧贡献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从千年龟兹读懂中国
龟兹文化彰显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格局胸怀
怀抱琵琶的乐伎,色彩艳丽的飞天壁画,库车老城五彩斑斓的门窗……这些极具特色的龟兹文创产品出现在了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会场,吸引了不少嘉宾的目光。12月4日,“龟兹重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举行,与会嘉宾们围绕龟兹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展开分享交流,深入探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坐落于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一带古称“龟兹”。“阿克苏是龟兹故国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地,汉唐西域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地,古印度、希腊、波斯、汉唐四大文明交会地带,孕育出了丰润厚重的龟兹文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委书记吴红展介绍说,千百年来龟兹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用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壁画、石窟等艺术形式,实证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绵延不绝的历史场景,彰显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格局胸怀。
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表示,新疆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多文化、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同时也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龟兹的历史是新疆地方史的一个缩影,它处于多种文明的交流汇聚之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基于此,于志勇给出了龟兹的历史定位与现实方位,“龟兹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见证者,是丝绸之路历史文明交流互鉴的承载者、书写者,也是我们今天读懂中国、了解新疆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和名片。”
于志勇认为,龟兹有着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我们讲好新疆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文明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的一个重要抓手。“抓住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机遇,强化龟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讲好龟兹文化故事,能够展现我们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听完与会嘉宾对龟兹文化的分享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表示,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个国家自我认同的关键要素,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引擎,龟兹文化的重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呼吁世界加强文明交流和对话,促进包括龟兹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进步,这反映了中国的全球文明观,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开展对话,彼此包容。”
嘉宾分享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
开放是一个国家自信的表现,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开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提到了人工智能、开放这两大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摇篮之一。”郑永年说,尽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外延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但产业界、学术界有个共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肯定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如果离开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就很难讨论第四次工业革命。
提到人工智能时,他提到,我国要反思发展不足、监管过度的问题,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之间的不均衡。如果过分强调安全的话,就难以发展,但是不发展又是最大的不安全。这一问题,看见了并提出来很容易,但如何真正处理好,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西方人说眼见为实,普通(外国)老百姓都来(中国)看一看。”郑永年说,“所以我觉得,开放是一个国家自信的表现,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开放,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郑永年谈到,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用三四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一百五十年甚至更长的路。“我一直在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我们不会输出我们的模式,但至少能让其他发展中国家作为参考。”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陈慕媛 毛毛雨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观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