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今年以来,新能源车大卖,在国内乘用车销量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然而,给爱车上保险的问题让不少新能源车主感到头疼。
一边是车主保费高,一边是险企承保亏,这样的两难局面如何破题?“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新能源车车均保费高六成
今年11月,家住浙江的陈先生想给家中新能源车上保险,但多家保险公司表示“给不了报价”。陈先生说,这辆车上一年出过两次交强险,现在只有一家大型险企愿意承保,报价高达8800元,而去年保费仅4000元左右。
陈先生的报价单显示,所上险种中,仅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就近3000元。“车上人员每人保额30万元,我不想保这么高额,但低了保险公司就拒保。”
陈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新能源车险保费高的问题切实存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63%。扣除车龄等因素,新能源新车保费仍比燃油车新车高约10%。
与此同时,虽然目前我国新能源车险投保率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但投保难、拒保等问题仍不时出现。
营运车驾驶里程远超私家车,风险水平较高,在商业险方面的矛盾尤为突出。上海网约车司机蔡先生表示,他一年出了三次险,下一年的保险费用从1万元涨到了1.8万元;有的同行还遇到拒保。
险企去年承保亏损67亿元
关于新能源车险,车主有怨言,保险公司也有难处。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全行业2023年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达109%,承保亏损67亿元;赔付率达84%,比燃油车高约10个百分点。
“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有上限,保费不可能无限提高。有些网约车常见车型我们明知道承保一定会亏损,但‘商业险愿保尽保’的导向存在,我们还是会尽量承保。”某大型财险公司一名业务负责人说。
分析
高保费原因:出险率高、维修价格贵、数据积累不足
记者调查发现,新能源车险保费高、承保亏,主要源于出险率高、维修价格贵、数据积累不足三方面因素。
某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承保的新能源车事故发生率比燃油车高70%左右。一方面,新能源车年轻驾驶员、营运车占比较高;另一方面,新能源车起步快、声音小,智能驾驶功能、智能座舱等新技术应用也需要车主有更长的适应周期。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事故发生率。
“目前还有部分私家车实际从事或兼职出险率更高的营运车业务,保险公司难以精准识别,保费上也难以区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说。
维修价格高企是新能源车险保费居高不下的直接因素。专家表示,在新能源车行业,消费者可选维修渠道较窄,维修技术、配件供应、质保限制等方面存在壁垒。同时,新能源汽车常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无模组动力电池等高度集成化制造方式,并装载大量智能化设备,维修难度和费用高。
解局
研究推出“基础+变动” 组合保险产品
“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研究出台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针对新能源车险问题提出了具体举措。
记者了解到,关于产品方向,监管部门明确“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保险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这类产品可依据车主从事网约车行为次数、里程数等研判风险,让风险与保费更匹配,同时能够避免非营运私家车主因购买网约车热门车型而受到“误伤”。
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当前,我国燃油车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为[0.5,1.5],新能源车险为[0.65,1.35]。有专家建议,进一步放开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依据风险水平实施差异化定价,提高定价精准性和险企承保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