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汕头牛肉丸新标”——牛肉含量需超90% 网友:“规定是规定,实际操作呢?”
日期:[2025-01-08]  版次:[A04]   版名:[新快观察]   字体:【

■VCG图

弹牙、多汁、手打……看完关键字,一颗从火锅里捞出来的牛肉丸是不是已经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作为潮汕美食的代表之一,这颗“丸”已成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符号与地域名片,各地街头的火锅店标上“汕头牛肉”“汕头牛肉丸”才能彰显其“正宗”。

然而,不是什么牛肉丸都能自称汕头牛肉丸。1月6日,新修订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汕头牛肉丸DBS44/005-2024》(下称“汕头牛肉丸新标”)落地实施,其中广受关注的是,新标准明确要求汕头牛肉丸中牛肉含量须超过90%,或牛肉与牛筋总含量达到90%以上。

为一颗牛肉丸制定标准有意义吗?这份美味如何通过地方性标准来完善?新快报记者走访并采访各方人士,探寻汕头牛肉丸的“丸”美之路。

■本版文图: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潘芝珍

修订

牛筋丸被纳入新标

汕头牛肉丸新标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根据2016年版本进行了修订。新快报记者对比发现,新旧版本从汕头牛肉丸的定义、成分、标签到包装要求都作出了新修订,共14项修改。

关于定义,2016年版本中,汕头牛肉丸是指以鲜、冻分割牛肉为原料(牛肉含量大于90%)……而在2024年修订版中改为,汕头牛肉(筋)丸是指以鲜、冻分割牛肉(含或不含牛筋)为原料(牛肉含量大于90%,或牛肉与牛筋含量之和大于90%),不包括牛的食用副产品(内脏、脂、血液、骨、皮、头、蹄、尾等),添加适量水、食用盐、淀粉及其它辅料,以汕头传统槌打或机械方式糜化,制成丸状、固化成型的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非即食调制肉制品。

修改理由认为,一直以来,汕头就把牛肉丸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筋丸也归属于牛肉丸类,但加入牛筋和纯肉的制品口感有明显不同,因此增加了“牛筋”的含量和定义在里面。

在口感味道方面,除了原料、配料须符合国标之外,2024年修订版将原有的理化指标“脂肪(g/100g)≤14”调整至“脂肪/(g/100g)≤12”,新增了过氧化值,考量油脂发生氧化程度。

走访

包装上难见牛肉含量

对广东人来说,秋风起,打边炉,清汤牛肉锅,必下牛肉丸。汕头牛肉丸爽脆嫩滑、富有弹性,但“百方有百味”,汕头牛肉丸新标的实施,对市民购买牛肉丸会有影响吗?

记者走访了广州部分潮汕汤粉店和火锅店,发现不少餐厅的牛肉丸都标称“手拍”“手锤”,但甚少能看到关于牛肉含量的信息。

在体育西横街一家生意红火的汕头牛肉火锅店,商家向点餐的客人介绍:“我们的牛肉丸除了添加少量水和淀粉外,全部都由鲜牛肉制成。”其冷冻牛肉丸的外卖价格为68元/斤。但在售卖的牛肉丸的包装上,并未看到牛肉含量、或牛肉牛筋总含量的信息。“像这类牛肉丸,是正宗‘汕头牛肉丸’吗?”一位食客在买和不买之间,摇摆不定。

记者在几款买菜平台上看到,大多牛肉丸都是标称“潮汕牛肉丸”,配料表中都能看到所含成分,但不管是“科技与狠活”的肉丸还是配料表非常干净的品牌产品,几乎没有牛肉丸在包装上标明具体的牛肉含量。

热议

“规定是规定,实际操作呢”

有网友认为,如果能严格按照标准来做,牛肉丸应该好吃,品质有保障。但更多网友质疑,这个标准在实际中如何执行?“规定是规定,实际操作呢?”“哪里可以买到达标产品啊,给个指引先”“店里现做的,怎么看出来含量多少”“哪里可以免费监测一下牛肉含量”……

有网友表示,这标准有些模糊不清,“牛肉含量超90%就是汕头牛肉丸,要不要标明是哪种牛肉,牛的哪个部位,如果是用边角料呢?”“是严格的手锤还是可以机打,手锤的话锤多少下算合格?口感可是差很多。”

网友“柠檬kong要加油”直言,这是汕头牛肉丸标准,人家都叫潮汕牛肉丸,丝毫不影响。网友“猪皮小甜”调侃称,以后可以叫“汕头风味牛肉丸”。

观点

特色小吃想要走高走远 须以标准化带动品牌化

小小牛肉丸都有标准了!在社交网络平台,有网友及商家提出,汕头牛肉丸只是一种小吃,为它单独制定一个地方食品标准是否多此一举?

对此,广州市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付伟认为:“近几年,广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当中推动农产品食品标准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汕头牛肉丸拥有专属的地方食品安全标准,且不断修订,是非常有必要的,并非多此一举。”他指出,一些基层特色农副产品虽然闻名遐迩,但加工形式比较简单,制作过程参照的食品标准仅以符合卫生标准为底线,这是不够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之后,对特色农产品有了更高要求,尤其强调农产品食品全链条标准化。标准化犹如可查的“尺度”,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对汕头牛肉丸而言,想要走得更高更远,就必须走标准化带动品牌化的路子。”

对话

汕头牛肉丸新标起草人之一 陈嘉宇:

“不合标的不能叫汕头牛肉丸”

牛肉丸不只是汕头独有,还是潮汕地区特产,为何要单独把汕头的牛肉丸“标”起来?新快报记者连线采访了汕头牛肉丸新标主要起草人之一、汕头牛肉丸产业同业公会会长单位潮庭食品副总经理陈嘉宇,解读新规。

新快报:本次修订汕头牛肉丸标准的意图是什么?

陈嘉宇:《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汕头牛肉丸》(DBS44/005-2016)实施以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牛肉丸产品类型多元化,速冻和非速冻,非即食牛肉丸按照熟肉制品微生物指标要求的适用性,提高脂肪含量会使牛肉丸更爽口爆汁等,这就需要对汕头牛肉丸标准进行修订。

新快报:此项针对牛肉丸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将产品名圈定在“汕头”,对其他地区的牛肉丸有什么参照意义?

陈嘉宇:有的。关于潮汕牛肉丸的制作食品安全,目前来说,汕头牛肉丸的标准最高。也就是说,包装标注的牛肉含量低于新标准所说的“牛肉含量或牛肉+牛筋含量大于90%”,理化指标不符合新标准指标的,都不能叫汕头牛肉丸。

新快报:消费者遇到不正宗但打着“汕头牛肉丸”旗号的产品,可通过怎样的渠道监管?

陈嘉宇:(买到或遇到)达不到新标准定义的产品,可以通过当地市场监督部门或消费者委员会热线反馈情况。实际上,在潮州等地区,都有制定相关的牛肉丸生产标准,符合相关标准的牛肉丸,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