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复盘与洞见
产业经济顶风前行
毫无疑问,2024年对于AI的发展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见证了太多AI技术变革带来的惊艳,而它们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AI历史上,注定是个风起的一年。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2024关键词
1
百模大战
2024年,百模大战的喧嚣逐渐被更为稳健的技术取代。腾讯、百度和阿里云等企业在文本生成图像、视频理解等任务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证明了中国在这一前沿科技上的实力,也为未来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无限可能。MathGPT专注于数学问题求解时能够提供清晰的解题步骤;而百川智能则致力于将AI应用于医疗问诊,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的服务体验。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模型的应用不再局限于智能客服和推荐系统这样的传统领域,它们已经广泛渗透到教育、医疗、金融等多个垂直行业中。同时,工业大模型也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在制造业的设计、研发和管理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表明,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模型正在成为推动各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
2
视频生成
2024年,AI视频生成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从2月份Sora发布预览效果开始,这股AI视频的热潮就没停下来。到了6月,国产工具可灵AI登场,其他AI视频工具也跟风般地涌现出来。数据显示,可灵AI发布半年来,已拥有超过600万用户,累计生成超6500万个视频和超1.75亿张图片。
虽然AI视频生成的成本远远低于影视行业,有若干个数量级的降本效果,但目前模型能力不足,生成效果尚无法与传统制作方式竞争。预期模型能力将持续迭代,未来3-5年达到可与传统制作方式媲美的水平。
3
智能体
AI Agent,也叫智能体。比起通用型大模型,智能体更加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在特定任务上具备更强的优势与潜力。这种服务于普通大众的“智能体”,成为AI商业化进程中普遍看好的应用方向。而落地的过程中,大厂仍旧是主要玩家。
手机厂商将AI能力融入手机系统,从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到荣耀的“AI智能体”,从vivo的“PhoneGPT”到OPPO的“AIOS”,智能体的竞争开始成为衡量手机厂商技术能力的关键所在。
蚂蚁集团基于蚂蚁百灵大模型推出国内首个服务型的AI独立App“支小宝”;腾讯基于混元大模型,推出一站式AI智能体创作与分发平台“腾讯元器”;阿里云的“通义for everyone”则集成通义大模型全栈能力,整合文生图、智能编码、音视频理解、视觉生成等能力,形成一个All in one的全能AI助手……
4
人形机器人
1950年,图灵在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具身智能的概念,TA是能像人一样和环境交互感知,自主规划、决策、行动,并具备执行能力的机器人或仿真人,是AI的终极形态。不久前,人形机器人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一方面,2024年技术突破爆发临界点后,人形机器人迎来史无前例的进展,精细化工作能力、深度学习能力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工厂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各家企业轮番上演“新品首秀”。在国内,能打螺丝、搬运货物的人形机器人身影频繁出现在各大发布会及工厂实训中。产业多方共同努力下,将人形机器人推上历史发展最高点,也是未来前行的新起点。
5
AI芯片
过去一年,A股新题材不断涌现,Sora概念、智谱AI、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轮番登场,成为资金追逐焦点。其中寒武纪-U累计上涨387.55%,成为2024年度股王,公司总市值超过2700亿元。该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AI)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受益于AI产业热潮迭起,公司股价近两年最大涨幅一度超过10倍。
目前,国内聚焦AI芯片的企业主要包括瀚博半导体、天数智芯、摩尔线程、登临科技、爱芯元智、沐曦、海飞科、墨芯人工智能、天数智芯、忆芯科技等。
其中,国内AI加速芯片最能打的型号是华为昇腾910B,整体性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水平;寒武纪推出的910B AI芯片,其FP16稠密算力超过英伟达A100;海光信息推出的海光2000 AI芯片,是国内首款基于5nm工艺的云端推理芯片。
从云端需求和企业动作来看,2025年研发下一代大模型仍将是各大科技公司竞争的核心,其中多模态模型占比逐渐提高的趋势带动了更大的算力需求。各家芯片厂商在AI PC、AI Phone、AI Car卷出天际,堪比“春秋战国”。
展望2025
AI仍将是最受关注的技术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AI大模型开始呈现出更清晰的市场格局。
国内模型厂商掀起了一轮大模型降价潮,厂商们试图通过降低成本抢占市场。技术层面也出现一个契机,o1通过在推理阶段注入强化学习和思维链,打开了大模型在推理端的“能力上限”,后续企业相继模仿,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在强化学习上。行业打法也发生变化,从卷参数、卷排行,转向强调逻辑学习、知识计算推理等新路径,尤其是金融、医疗、教育等高信息密度、专业严谨的领域。
AI Agent作为新一代智能交互范式,2024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智能客服、金融交易、医疗诊断及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领域对于智能体的尝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彰显了AI Agent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模型的出现让机器人“大脑”显著“进化”,大大提升了机器人的通用性和泛化性。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聚焦汽车、消费电子等制造业重点领域,已进入多家车厂实训;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实现了完全仿人的自然行走……
“百镜大战”是2024下半年的主旋律。从2024年4月开始,国内各大厂商陆续发布/发售了AI眼镜,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整个2024年,AI不断被推动前进,无论是技术的“瘦身”还是应用的“聚焦”,人类走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步伐更加沉稳有序。据桔子IT数据,2024(1月1日~12月5日)国内AI领域发生439起融资案例,总融资金额超564亿元,约是2023年的80%。
毫无疑问,AI仍将是2025年最受关注的技术。在此过程中,资本支出整体或将趋于稳定,专业精细化领域的投资比重继续加强;各公司出现差异化和竞争的等级秩序;“杀手级”应用进入倒计时;全球人工智能标准进一步健全,为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透明度和问责制设定基准……
声音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 王鹏
互联网大厂与AI创业公司“共舞”
尽管存在直接对抗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互联网大厂与AI创业公司之间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前者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后者贡献独特的创意和敏捷的研发速度。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推动整个产业向前迈进。无论是互联网大厂还是创业公司,“共舞”背后体现的是不同力量间的博弈与协作。在这个过程中,谁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弥补短板,谁就有可能在这场激烈的竞赛中脱颖而出。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政策持续支持以及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中国大模型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周鸿祎
无论你愿不愿意
AI在彻底改变世界
2025年将会是AI彻底改变世界的第一年,无论你愿不愿意。分享一下我对2025年AI的八大预测:
你不学AI的话,会用AI的人从2025年就开始会抢走你的工作;AI将极大地提升人类获取信息的效率;AI手机开始普及,AI语音助理成为标配,改变人类使用手机的方式;AI眼镜会成为最时髦的穿戴设备;自动驾驶成为汽车的标配;AI智能管家走入千家万户;AI补课老师普及,补课不用再去上补习班了;更多的人开始利用AI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