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虽然喝含糖饮料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早已为人所知,但这背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晰。美国科研人员日前发布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关键环节——含糖饮料可能通过改变人体肠道微生物环境,进而影响身体代谢,最终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指出,与固体食物中添加的糖相比,含糖饮料中的糖分更易被身体吸收,其对代谢的影响也更强。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16000多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数据。结果发现,每天喝两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人,其肠道内9种细菌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其中有4种细菌原本能产生对血糖代谢有益的物质,但这种有益作用因为高含糖饮料的摄入可能被削弱。
研究还发现,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与56种血清代谢物水平变化有关,其中包括几种由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代谢物及其衍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群代谢物与较差的代谢特征相关,比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高,身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较高,以及对身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肠道微生物群代谢物水平较高的被调查者,在研究开始首次被采样后的10年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为利用肠道微生物群预防或管理糖尿病的潜在策略提供了新见解。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调查微生物群代谢物是否与其他慢性健康问题有关,比如心血管疾病等。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细胞-代谢》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