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仁者如灯 光暖永在
日期:[2025-02-05]  版次:[A05]   版名:[公益]   字体:【
■多年来,王颂汤带领恤孤助学会深度参与新快报爱心团年饭、许愿瓶行动、中秋圆梦行动等品牌公益项目,逾万个困境家庭因之受益。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摄

■2020年,第九届“结善缘•救病童”义拍义卖慈善会,“头箍女孩”李睿婷向王颂汤赠送永生花。新快报记者 梁喻/摄

■王颂汤探望新快报天天公益栏目的受助孩子。受访机构供图

■2023年“第六届乐步慈善健行”在增城二龙山举行,王颂汤一早赶来为健行者加油打气。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摄

南粤首个民间慈善团体创办人,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老会长王颂汤辞世

“诚信是公益的生命。选择做公益事业,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要干干净净,任何时候,钱的事情要能说清楚。只有这样,大家才放心把钱捐给恤孤助学会。”——王颂汤

2025年2月1日凌晨,广州某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仪器停止鸣响。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下简称恤孤助学会)发起人之一、老会长王颂汤安详辞世,享年87岁。这位用二十一载光阴在岭南大地书写公益长卷,被4800多名恤孤助学会志愿者视若“明灯”的老人,是新快报天天公益版面创刊14年来,与我们比肩携手共襄善举的伙伴。他带领恤孤助学会深度参与、强力支持新快报爱心团年饭、许愿瓶行动、中秋圆梦行动等品牌公益项目,逾万名困境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因之受益;他擎旗坚守重症病童救助阵地10余年,为包括新快报公益版面报道过的5000多名重症孩子送去救命款……

2月4日下午,恤孤助学会正式公告老会长王颂汤驾鹤而去的消息。消息传出,无数曾被他温暖过的人在春寒料峭中点燃蜡烛,以星火连缀成河。

“二次创业”投身公益

“透明与诚信,是公益机构安身立命之本”

“王爷爷一路走好!我是您众多资助者之一,您是我这一辈子都要感谢的人”“您的精神如熠熠星辰,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永远缅怀老会长”……公告之下送别声声、泪光点点。他们都是恤孤助学会的朋友,或曾受助、或以志愿者身份助人。老会长王颂汤,是每一位与恤孤助学会结缘者的良师益友。

21年前,从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职务退休后的王颂汤,放弃含饴弄孙的悠闲人生,与志同道合的友人携手创办南粤地区首个民间慈善团体“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致力于募集专项捐款,资助农村孤儿或特困儿童。自此,王颂汤将全副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开启了一段充满爱与奉献的旅程。

创会之初,有人直言不讳,“我愿意做慈善,愿意捐款。但是,我的所捐、所行,真能够到达有需要的人手里吗?”存疑是很多人对公益机构的真实态度。面对公众疑虑,行动是最好的回应。王颂汤不厌其烦地叮嘱工作人员,“诚信是公益的生命。选择做公益事业,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要干干净净,任何时候,钱的事情要能说清楚。只有这样,大家才放心把钱捐给恤孤助学会。”

每一分的善款都是按捐赠人的意愿,专款专用,并定期公布使用情况。管理费另行筹募,“我们没有设理事会基金,没有‘三公’消费,20年来开了近百次理事会,没有用公款请大家吃过一个盒饭。”去年5月,在恤孤助学会创会20周年活动中,老会长曾对新快报记者说,透明与诚信,是公益机构安身立命之本。

王颂汤历任恤孤助学会副会长、代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常务工作。21年来,他不仅不领取工资和任何报酬、职务消费额度为零,还经常捐出退休金做善事。2017年换届离任后,作为志愿者的王颂汤仍全心投入公益事业。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王颂汤的志愿服务时间分别为347天、308天、319天。21年来,他的志愿服务时长就累计高达4.1万小时。

心系弱小殷殷嘱托

“更要比年轻人抓紧每一天做多一点事”

从公益慈善之海的“一叶扁舟”到“巍巍巨轮”,王颂汤始终是恤孤助学会的动力之源、精神之源。

恤孤助学会副秘书长梁栋彬跟随王颂汤十余年,在他心里,老会长“亦师亦友”,“他不仅是我,也是恤孤助学会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指路明灯。”2月4日下午,梁栋彬还留在办公室,“今天下午有很多人打电话、发信息给我,想送老会长最后一程。”他低声说,有不少曾被恤孤助学会帮助过的孩子和其家人,希望赶来广州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有一个小朋友坚持要来给王爷爷鞠躬、送花。”但是遵照王颂汤生前意愿——“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公开告别仪式,不收取帛金。”这让梁栋彬左右为难,“我这几天一直在办公室,恍惚中,总有老会长还会推门进来的感觉。”

阳光照在老会长的办公桌上,桌面纤尘不染,靠墙的几个大文件柜内,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摞摞工作文件。“这几天我们一直在整理,看到老会长手书的总结和统计数据,感觉很亲切。”梁栋彬说,其实王颂汤在2023年4月的一次单位体检中,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情,看过确诊报告后,他马上召集了会内骨干开会,安排恤孤助学会的后续工作。

“那段时间老人家有些慌乱,我能感觉到老会长的慌乱不是对生命的贪恋,而是怕他随时离去来不及面面俱到,深恐留下未及触达的细节。”梁栋彬告诉新快报记者,王颂汤并不担心恤孤助学会的正常运转,却常为疫情后项目筹款额下降忧心忡忡,“但他总是提醒我们,要考虑到捐款人的现实困难,不能去‘催钱’,要自己多想办法。”

2023年7月8日,王颂汤以个人名义发起腾讯公益“一起捐”为公益项目筹款,这条信息目前仍在老人微信朋友圈置顶,筹款总额超过130万元。“他总说自己时间不多了,更要比年轻人抓紧每一天做多一点事,贡献多一份力量。”梁栋彬说。

结善缘牵手救病童

“我们需要更多人加入,才能带来更多改变”

开始治疗后,药物的副作用结束了王颂汤过往20年工作“全勤”的历史。老会长最后一次出席公益活动是在2023年11月25日,那一天,他坐着轮椅来到第十二届“结善缘·救病童”义拍义卖慈善会现场,与场内几乎每一位爱心人士点头挥手,白发苍苍的他愈发消瘦,动作稍显迟缓,笑容却一如既往地和煦温暖。那一天,义拍义卖会筹款108万元,王颂汤捐出的海泡石烟斗作为拍品,也以2万元价格顺利拍出。

“结善缘·救病童”是新快报天天公益与恤孤助学会的重点合作项目。其实,天天公益于2011年开版后,很快便与志同道合的恤孤助学会达成合作意向,彼时,老会长王颂汤也在关注重症病童救助,并计划启动新的公益项目。2016年,在持续资助天天公益版报道的多个温暖个案后,恤孤助学促进会与新快报社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天天公益专项基金”,深度合作开展扶贫济困、医疗救助、教育促进、社区融合、应急救灾等慈善公益活动。牵手9年,天天公益与恤孤助学会精诚合作,共同募资逾2000万元,救助重症贫童1000多名,他们当中大多是身染血癌、地贫、恶瘤等重症的孩子,曾在亲人的哭泣声中面临生死诀别,但因天天公益的报道和恤孤助学会的雪中送炭,孩子们与爱心人士结缘,等来星光,走向希望。

深耕公益慈善领域的恤孤助学会与天天公益携手比肩,坚持每年共同举办“爱心团年饭”“许愿瓶行动”“寻亲圆梦”等公益活动,累计受益人数逾万人。2023年9月19日,新快报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天天公益联盟”,恤孤助学促进会成为天天公益“升级”后的坚定伙伴。

“我们需要更多人加入,才能带来更多改变。”天天公益联盟成立那天,老会长曾深情道出对慈善公益事业的期许。

在曾接受过天天公益专项基金救助的地贫女孩小茹的画册里,永远定格着这样一幅画面:白发老人手持灯笼立于船头,身后是万家灯火,眼前是星辰大海。她曾告诉记者,那是她心目中的“王爷爷”。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