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划重点晒目标亮举措
日期:[2025-02-06]  版次:[A04+]   版名:[要闻]   字体:【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场外,机器人展示吸引不少观众目光。

市县和企业经营者代表重点围绕强化制造业当家、夯实现代化建设硬实力作汇报

2月5日是农历乙巳蛇年第一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上,各市县代表和企业经营者代表表态发言,重点围绕新的一年强化制造业当家、夯实现代化建设硬实力作汇报介绍,现场划重点、晒目标、亮举措。

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赋予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的使命任务,这就要求广州必须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有新担当新作为。

郭永航表示,广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聚焦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功能,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激发“触网上云”数智转型新动能,推动“千年商都”向“数智商都”蝶变升级。聚焦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功能,实施AI赋能百业行动、金融活水向实行动、专业服务增值行动,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蝶变升级。

聚焦全国综合性门户核心功能,巩固提升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华南公路主枢纽能级,推动“枢纽流量”向“枢纽经济”蝶变升级。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核心功能,加快建设活力创新轴,构建科技研发、孵化、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科创资源”向“科创产业”蝶变升级,更好为全国全省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增长极和动力源作用。

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好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5周年。深圳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精神,时刻牢记建设好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好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总体要求和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深圳将以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培育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活力,坚持在经济运行中抓紧抓细抓实经济运行的分析调度和服务保障,以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促消费、强生产、扩投资、稳外贸、保安全等各方面工作顺利实施,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勇于担当作为。

同时,深圳将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建设好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根本支撑,按照积极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提升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和锻造更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总要求,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成形成势、传统产业加快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对中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大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人工智能+制造业” 深入推进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佛山始终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抓改革促发展,心无旁骛发展制造业。”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表示,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数字化,佛山的制造业在一轮又一轮技术改造中迭代升级,实现了由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的跨越,奠定了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元的底蕴底气。

唐屹峰表示,佛山将坚定不移瞄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干下去,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新发展、向上攀高,全面夯实增厚制造业当家实力。佛山将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把人工智能嵌入制造业发展全领域、全链条、全过程,加快催生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推动佛山工业机器人、泛家居等优势产业加速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方向转型,在数字经济时代进一步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的金字招牌。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结束后,佛山市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一季度佛山全市安排重大项目开工138项,总投资超927亿元,其中产业工程项目97项,开工数、总投资、年度投资占比均达到七成,而先进制造业项目(新质生产力)开工数和总投资额占比均达到产业项目的五成。

东莞市委书记韦皓:动工建设5万亩现代化产业园区

东莞市委书记韦皓表示,过去一年,东莞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

新的一年,东莞将强力推动产业园区再造,以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连片统筹,大力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推进镇村老旧工业园改造;重点动工建设35个共5万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40个拆除重建城中村改造项目。

东莞将聚力强化战略区域协同,抢抓新阶段大湾区建设大机遇,全面深化与周边城市的交通互联互通、产业科技协同、资源人才互补,积极参与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推动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南沙科学城重大科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滨海湾新区与深圳前海合作区联动发展,深化与广州、香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携手打造更多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揭阳市委书记曾风保:全市绿色石化产业力争两年内突破2000亿

揭阳市委书记曾风保表示,近年来揭阳围绕构建具有揭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揭阳形成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服装制鞋、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物流电商、大健康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格局。

接下来,揭阳将聚焦延链补链,以“一超多强”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实现广石化这一“超级链主”年产值超1100亿元,确保总投资244亿元的巨正源、伊斯科、东粤化学等“强链主”项目上半年投产,年新增产值400亿元以上。“一超多强”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全市绿色石化产业力争2年内突破2000亿元。

惠州市博罗县委书记周耿斌:探索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惠州市博罗县委书记周耿斌介绍,2024年,博罗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1249家,工业投资266亿元。新的一年,博罗将找准定位,继续深耕“百千万工程”,以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为动力,探索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二产方面,博罗将紧扣结构调整、动力增强,强化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集聚,深入实施“链长制”,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更多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在支撑保障方面,博罗将延续近三年出让1.02万亩工业用地的势头,整县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低效用地,保障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

汕尾市海丰县委书记郭文炯:坚持融湾先行产业兴县 全力打造“四个优选地”

汕尾市海丰县委书记郭文炯表示,海丰将锚定当好汕尾“深度融湾主力军、西承东联先行区”发展定位,坚持融湾先行、产业兴县,加快构建具有海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业绩努力为全省大局作出新贡献。

海丰将拓展优势,全力打造“四个优选地”。聚力打造产业转移优选地,高标准建设112平方公里的深汕合作拓展区,完善“深圳-汕尾”“龙岗-海丰”2个共建产业园配套设施;聚力打造轻奢产品优选地,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的“时尚美都”和3个镇级产业园,推动金银首饰、彩珠、服装等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聚力打造农特产品优选地,提质升级丝苗米、蔬菜和莲花山茶三个省级产业园,培育一批“国字号”“粤字号”“圳品”;聚力打造文旅康养优选地,用好“红蓝绿古特”五色资源,加快创建红宫红场5A级景区等。

阳江市阳西县委书记张秀洁:加快形成500亿元海洋产业集群

阳江市阳西县委书记张秀洁介绍,阳西县推动县域特色产业不断做优做强,近三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进入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十五强。

下一步阳西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省委提出要加快建设“海上新广东”,阳西拥有56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将大力培育海洋产业,构建种业、养殖、装备、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力争已落地的7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年内全部建成,推动新规划的500万千瓦项目动工;以全球首台“风机十网箱”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投产为基础推动“风渔融合”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500亿元的海洋产业集群。

同时,阳西将全域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年内计划扶持发展20家以上乡村酒店(民宿),县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15%以上,推动农文旅总规模突破200亿元。

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AI赋能数据是基础 数字化深度决定智能化高度

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介绍,2024年,华为整体经营达到预期,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保持稳健,消费者业务重回增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销售收入超过8600亿元人民币。

梁华表示,华为把高质量作为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石,持续打造坚实的数智基础设施底座,扎实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创新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向未来,外部不确定性依然很大,但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是确定的。”他说。

会上,梁华针对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创新提出建议。他认为,AI在各行各业要能充分发挥价值,数据是基础,数字化深度决定智能化高度。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需要面向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和数字基础设施,建立统一的软件生态。

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今年AI研发投入约45亿元 将规模量产自研高性能芯片

“我在广东创业20多年,从大型软件,到移动互联网,再到AI汽车,根植这片热土。这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优越的创业环境,让我对创造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抱有坚定的信心。”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小鹏汇天集团董事长何小鹏说。

小鹏在过去十年,累计投入在研发和制造超过500亿元,而在2025年,预计小鹏汽车和小鹏汇天研发投入总计约95亿元,其中在AI上投入约45亿元。小鹏今年将规模量产自研高性能芯片——图灵芯片,可同时应用于AI汽车、飞行汽车和机器人。何小鹏介绍说:“长期在研发和创新上高投入的信心,来自于广东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为企业先行先试提供创业沃土。”

“今年春节大热的DeepSeek让我们看到中国创业企业在数字世界中的大模型突破。而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则是在物理世界实现大模型突破,我相信广东的企业一定能够引领下一个潮流。”何小鹏说。

现场特写

“人形机器人的爆发一定会出现在广东”

企业代表热议,期待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助推机器人产业潜力释放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主会场发言中表示,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机器人,扮演了技术载体、超级工具的双重核心角色,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将重构全球产业的未来格局。

美的加强与海外团队的研发技术整合,持续推动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和自主可控。如今,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拥有库卡、瑞仕格、高创、极亚精机等品牌,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体方案,从硬件设备到智能系统的全覆盖,成为全球前四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

位于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8万,整条生产线均由美的机器人组成和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打造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的标杆。“展望2025年,在全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下,广东机器人的巨大发展潜力将持续释放。”方洪波认为,广东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下,他对市场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现场,一款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的目光。它是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名为“夸父”,来自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在2018年我们做第一台大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时候,成本报价接近300万元,国产化率不足10%,所有的核心零部件全部依赖于进口。而到我们现在正在销售的这款机器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售价只有几十万元。”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指出,这种巨大的变化,得益于广东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链的不断发展。

“人形机器人的定位一定是跟智能汽车一样,是进入到家庭,进入到服务中来的,它与相关产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大爆发,这至少还要3到5年的时间。”冷晓琨说。

“广东有着丰富的家电产业基础以及机器人产业的基础,我们相信人形机器人未来的爆发一定会出现在广东。”冷晓琨信心满满地说。

■统筹: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李应华 刘艳爽 陆妍思 罗韵 胡珊霞

实习生 李晨昊 通讯员 佛宣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邓迪 (部分图片为通讯员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